晚年书法怎么写?

乐兵男乐兵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复杂,没有统一答案, 就我所知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书家自己的说法.如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到:“我作书画,从不考虑年龄问题,只是自娱而已。” 第二种看法来自评论家对老艺术家们作品的具体分析。以启功为例,他在晚年写字时不再追求“雄强”而是更多地流露出“秀逸”之态。这种转变被看作是其人生阅历和审美趣味的变迁所致。 第三种则是根据书家的实际面貌而得出的结论了。

1900-1950 这一时期的书法家大都是受“魏碑”“晋草''影响较大的,风格以雄强为主。其中不少人的晚年仍然延续壮年时的风貌。如于右任、康有为等。 而像沈尹默这样的大家则是在中年时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平和简静,含蓄内敛。他晚年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更加重视线条的粗细变化以及空间布局上的疏密对比,这使得他的作品更显沉着、凝重之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 这段时间里,我国处于动乱之中,老一辈艺术家们受到巨大冲击且大多已经离世;年轻一代书法家又忙于政治运动无暇顾及传统书法的学习与研究。因此这段时间内的书法作品大多缺乏特色、千篇一律(虽然有些字写得还算比较工整)...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开始重新重视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书画家。他们大多有着深厚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并在创作中力求创新与突破。 总的来说就是:每个书家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也有部分书家终生保持着一种鲜明的艺术个性。对于“晚年”二字的理解不仅体现在时间概念上,更在于其对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带来的变化。

优质答主

临帖,临贴是学书的不二法门; 学字,学字的最好方式就是临摹古帖; 习字,把临得差不多的字练习书写,提高实用水平、审美能力和艺术技巧; 想练成自己风格,那更是要临得差不多了再去创作; 最后还要坚持。 一开始可能一天就几十个字几百个字的练习,到后来就会越写越多,写得也越快,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质量越来越好。

个人认为,老年学习应该更侧重练习笔法与字形结构,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再强调技法上的训练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当然在字体的选择上还是不要选择过于复杂的字,选一些笔画少,结体较为规整的字形较好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