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作品有哪些?

越雯鑫越雯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晏殊一生著述颇丰,计有文203篇,诗131首,词136首,其余还有许多文章散见于《全宋文》、《全宋诗》等古籍中。他的文章内容充实,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语言雅致,深得欧阳修、朱熹、李清照、胡适、钱钟书等古今文学大家的赞扬。

他在《集贤殿燕启》中,有这样一段话:“追惟累朝,大起贤良,广延豪杰,网罗遗逸,出入将相,必由词臣。”在《宣慈阁颂》中,有这样两段话:“臣幸生治平之盛时,亲逢盛德之盛政,仰观宪矩,窃颂仪刑,不胜激切屏营之至。”“况臣叨践近地,备员东藩,又得亲侍清光,获观盛饰,不胜欢感屏营之至。”在这几段话中,他高度赞扬了宋朝“大起贤良,广延豪杰,网罗遗逸”的用人政策,称颂宋朝为“治平之盛时”、“盛德之盛政”。

他为宋真宗写了一篇《御阁颂》。颂曰:“惟天佑宋,圣祖龙兴,肇启宏业,实生大君。威令是式,至化克臻。德洽无外,仁敷下民。……”在这篇文章中,他大力吹捧真宗皇帝“德被寰宇,仁及黎萌”、“威格四裔”,并把真宗与周宣王相比拟,说是中国历史上只有周宣王能与真宗皇帝“追踪并驾”。

他的《枢密直学士致仕知江宁府赠工部尚书孙公神道碑铭》一文最为著名,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在这篇碑铭中,他追述了“唐德宗贞元、顺宗永贞之际,天下无事,藩侯将相大臣,咸以儒术进”的兴盛情况,把当时与“贞元、永贞之际”相比较,称颂本朝“今皇帝神圣天纵,思远古而复格,崇仁义以化下,文治大侔唐虞,德泽洽乎内外,群臣百执事,儒衣而谏诤……臣下蒙被泽露,守文之功,何其盛也!”在碑铭中,他把自己和孙公相比拟,说他们二人能“受知圣考(真宗赵恒),咸预钧衡(宰相最高级别)”、“联事神宗(真宗赵恒与仁宗赵祯)”。

他的诗作,或感时、或伤事、或念旧、或述怀。感时诗如《秋河》:“今宵谁不醉,明夜月空圆。”伤事诗如《喜雨》:“因知苦雨亦何情,未斥云师便不能。”念旧诗如《寄蔡学士》:“一从分首剑江滨,南国相思老却人。”述怀诗如《寄宋景平》:“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风波。”这些诗作,题材广泛,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寓意深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有的文学史专家和诗人认为,晏殊的诗作比他的词作的成就要高。

晏殊词多在情景交融的意境描写中,直抒好恶爱憎之心,而较少理性的思辨,其作词之风,为南唐“花间”词作的遗风。其笔下的“情致”,多是哀婉之音;其笔下的“境界”,多是优美之境。在语言艺术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善于用经书、子书中的典故和诗句并化为己有,善于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再现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心理情致。特别是《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千古。

他的词作,有的被人们谱曲演唱,有的被人们改编为曲艺样式,像元代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唱词“碧天如扫荡秋光,尽教他愁里着悲伤”,即引用了晏殊《诉衷情》词中的“碧天如水月如眉”和《踏莎行》词中的“闲愁万种,愁里本无欢意”等句。有的被人们作为“红颜易老,好景不常”,“富贵难久”的教训来鉴诫,明代杨仪在《续词品》中,说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词,是晏殊“阴符不秘,致有濮上之问”(“濮上之问”是指北宋时皇族“濮王之议”——仁宗本是濮王赵允让之子,其生母李氏为真宗赵恒所爱妃嫔,后来真宗皇帝无子,为继统计,将赵氏宗族中的皇族子弟濮王赵允让的儿子(仁宗赵祯)过继给真宗皇帝为子,李氏也入宫为妃嫔,后来真宗皇帝驾崩,赵祯为其嗣子继位为仁宗皇帝,李氏则成为太后,称“章献明肃皇太后”,死后入葬“真宗”皇帝的陵墓。数年之后,濮王赵允让死后,其妃王氏被仁宗皇帝按“皇考”之礼对待。后来明肃皇太后过逝,王氏上书仁宗皇帝及大臣,请求按“父母礼”对待濮王赵允让在世时及过逝后的谥号和待遇。这样一来,牵涉到仁宗皇帝是以“真宗”为父,还是以“濮王”为父。朝臣和皇后、太后的意见不一。这个有争议的事件,即被称为“濮王之议”或“濮王之议”),以致“富贵终归乌有”。

他的词作,有许多受到历代文学史家和诗人、词学家们的推崇与赞扬,有的词作被选入各种《宋词选》或《宋词三百首》等选本之中,有的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

许多古代文学史专家和诗学家、词学家,认为他的词作在艺术风格上受五代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清丽俊朗,令郎朗上口,响亮悦耳”,“堂庑特大,养至和之气”,“和婉明润,风调闲雅”,“有珠圆玉润之长,而无沉雄博大之致”,“音律谐婉,语致闲雅,正得风人之旨”,“温润秀洁,富贵大气”,“温润秀洁,富贵从容”,“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清英迈俊,风流闲雅”,“清旷闲雅的词人气象”等等。现代文学大师胡适和钱钟书等人,对于晏殊的作品,也有很高评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