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写刻本有哪些?

卞煊丹卞煊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写刻本为光绪中叶以后风气日下之产物,乃因科举刻书急需,以节省刻工费用为目的而产生。其法为找书手或普通读书人照着原书用薄纸影写于梨枣之上,行距字距必须与原版一样,然后再交不用写字好的木匠兼修版工人刻之。所用书手都非抄书匠,更不是写工,所写蝇头小字不能与刻工合作,而书商为节省工价刻工自是大笔一挥,毫不在乎字之成与未成,因此造成文字歪斜变形,失去原书字体笔意,成为不今不古非工非写的怪模怪样的一种本子。叶德辉跋《东莱左氏博议》云:“光绪中叶以后,书贾以科举刻书急需,以节省刻工费用为宗旨,于是有所谓写刻(书贾即用写刻二字招牌,招揽顾客也),其法以善书者用朱笔将正文抄在梨枣上……然后令不善书刻工依朱摹刻,遂致点画失真,横斜不一,今求之于长沙城南万福岭大小蓉园广盈书庄,如恒河沙数焉。”又云:“近年长沙书贾刻《二十三史》等书,以急于牟利,不能雇募良工,即令其匠各出己意,于板上横书,任意勾勒,以致字势横斜不一,有古肥本之形骸,乏六朝石刻之神韵,即坊间所谓横朱写刻也。然鬻诸四方,人多爱购,较之铅字排印有古香可掬,真天下第一大奇也。”

从写刻二字的本来意义来讲,乃是先写后刻,其实刻工往往既写又刻,而写而又未写好,刻而又未刻好,则写刻二字尚有未尽洽其意者,我们为了称呼方便,且保留此名,其实质应是刻写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