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8年有没有孙中山?
大家知道,中华民国是从公元1912年开始的,到公元1949年结束。但是,下面这篇文章说中华民国8年(公元1919年)有孙国中山。
中华民国8年
——孙文主义的诞生
中华民国的八年,也是一九一九,一个并不显得特别的年份,但它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来说,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回想八年以前,当时的中华民国人民正遭受异族的统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无数先烈的前仆后继,努力抗争,终于将充满奴性的一九一一年化为灰烬,诞生了中华民国。新生的民国有如稚子,东渡日本,会盟各国,面对列强的宰割,虽奋力抗争,但力不如人,只得允其苛求,丧权辱国。以大总统之尊,尚且如此,更别论一般的平民百姓了。八年时光匆匆掠过,回首往事,中华民国人民所得到的,却是更深的灾难和痛苦。在这八年当中,不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沦为敌手,就连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国的版图,已成残缺不全的境地。
可是,就在这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八年当中,中华民国的社会政治上却发生了两件影响历史进展的大事件。其一是共产党的横空出世,并快速掀起波澜壮阔的风云,以图救民于水火。为反对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影响,另一大事即是孙文主义的诞生。
孙文主义的诞生
所谓孙文主义,即是孙中山先生在吸收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政治思想之所长,结合三民主义精神而产生的一种新主义,它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和中国一切革命哲学的精神。根据其内涵,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民生主义。
孙文主义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并且将它列为三大主义的核心。孙早年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未来之中国必为全中国之中国,非单纯之中央政府,且为具直接行政力量之地方自治政府。”认为全国唯有实行地方自治,协调全国各地方政府关系,以巩固中央之统治权,而后始能谋尽管理全国人民之责任。此即孙文主义民生主义之具体表现。
2、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可以说是孙文主义中最富建设性的思想。革命前,中国只有民族复仇的思想,而缺少富于建设性的国家大战略。孙文主义者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需建立在中国大陆统一稳固的政权基础上,亦即要通过民族革命的方式消灭内部分裂政治的因素,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新国家。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复兴工程,必须要通过民权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化为一个统一的近代化社会。
3、民权主义。
近代中日甲午之战,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终结和近代化历程的开始。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政府政治的腐败,刺激了人民要求政治改革的强烈愿望。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便可以说是这种愿望的体现。但是,封建顽劣势力仍未消除,在甲午战争后一度形成的维新思想也很快凋零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便是这种社会要求表露最强烈的结果。但是,由于人民缺乏政治经验,革命后国民政府因缺乏健全而有力之统治,而进入一个混乱时期,这便使得一批有政治头脑和理想的人士对民权革命发生怀疑。孙中山的孙文主义民权主义就是克服这一危机的最好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