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袁大头错版值钱吗?
“袁大头”的版别很多,有光边、毛边(无齿)、鹰眼、三角尖、三角圆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袁大头”,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版式和特征,容易辨别。但也有特殊例子,比如下面提到的这种,属于“袁大头”里的错版币,比较少见,价格不菲。 这枚“袁大头”,最显眼的特点是:正面袁像的左眼角下方,出现了一条细小的眉毛! 本来,袁象的左眼角下方应是光洁无眉的,由于雕刻师工艺上的失误,在这一区域多刻出了一点,导致出现了一根细小的眉毛。这枚“袁大头”也被叫做“毛毛头”。 这样的错误在钱币里被称为“雕刻失误”,虽然看起来只是细微的差别,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品相: 带有此细微印花的“袁大头”,属错版货币,市场价格较高; 而那些经过人工修改过的旧钞,尽管看着更顺眼了,但却失去了原有的收藏价值,只能作为普通旧币出售了。 除了雕刻时留下的失误外,印刷出的错版币也在所难免。
1949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津沽地区发行人民币第3套人民币,当时因为印制设备落后,又面临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所以钞票的印制出现了许多瑕疵,由此形成了一些特殊类型的错版币。 第3套人民币中,有一张5角纸币颇为珍贵,原因是它的背面图案,竟然多了两个错别字! “五”字少了中间的一横,“广”字写错了且多出了两笔,使得这句通用的汉语变成了“吾厂”。 同样因为印刷错误的,还有1965年发行的3元纸币,该纸币的正面除了面额符号外,其余部分全是黑色,所以在民间也被称为“黑面三元”。 1960年至1974年间,我国还发行过一种金属币——镍币,主要用于支付工资、购货(买东西)等,而有些镍币因制造或流通过程中发生微小误差,也造成了错版币的现象。 一枚86年的1角银币,就因为制币时的变形,使得正面四方的五角星变成圆形,从而成了难得的错版币,目前一枚好的品相的“五星”1角银币,市场价格高达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