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老铜壶含铁吗?
首先明确一点,任何青铜器都可以称为“铜器”,但反过来说就不对了——不是所有的“铜器”都能被称为“青铜器”。 “青”是颜色,“铜”是一种金属元素。 青铜器,顾名思义,就是呈青色的青铜制品。这里所说的青色,其实是绿褐色,这种颜色是青铜器表面氧化生成的一层绿色氧化物薄膜的颜色;至于“铜”字,并不表示这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必须是Cu,在历史上,人们最早掌握的铜的冶炼技术,是回收青铜器表面的这层绿色的氧化物,然后加热溶解得到纯铜,然后再铸造成形。 所以,我们判断一件器物是不是青铜器,关键不在于其材质是否为铜或者铜合金(因为有些铜器用银、锡等制作而成),而在于其表面是否有一层绿色的氧化物膜。如果表面有,则不论其材质为何,都属于青铜器。 这层绿色的氧化物膜是有生命的,会不断生长、脱落并重新生成,所以青铜器都是“活”的,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成为传世古董;反之,如果不加保养而随意使用的话,它就会失去光泽、出现磨损和锈蚀,寿命就此终结。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最方便的判断方法还是看价格,一件普通的铜制器皿,价格一般不会超过50元,而如果是一件明代的青花海水祥云纹铜瓶,价格就可能高达数万元甚至更高。如果真的是明代的青花海水祥云纹铜瓶的话……你舍得用来泡茶么? (其实,最好的保养方法是不用,让其在适当的环境中自然氧化,从而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如果真有需要,可以用清水、软布轻轻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