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角手串价值多少?

万俟畅辰万俟畅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莫名其妙。 所谓“虬角”,其实就是一个别名。由于这种牛角原本被称之为“乌角”,而“乌”字在有些方言里会读成“虬”,所以这种牛角便有了“虬角”的别名。 用“虬角”来称呼这种牛角,大概始于明代。

不过,虽然“虬角”这个名字是明末清初开始流行的(明朝人写的很多书里面都称其为“乌角”),但是用“虬角”来命名的相关工艺品却早已有之——至少在元代就已经出现。

比如元人汪元亨所作《折桂令·咏乌角梳》一词,就明确提到了“虬角”: 又如《元典章》中就有“虬角”的记载: 至于明人笔记中的记载就更多了。

因为如果用“乌角”或“虬角”来指称一种牛角制成的工艺品的话,那么这种工艺品必然同时具备“黑”与“曲”的特征。因此就可以通过观察判断是否如此。 但问题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牛角都能做到“黑且曲”的啊。比如水牛角就是黑色的,但是很直;而黄牛角则是黄色的,更加不可能曲折。难道要用“假”字来形容这些不是“黑且曲”的真牛角?显然是不恰当的。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有些人就采用了省略句的方法来进行描述——“水牛角梳”(或"黄牛角梳"),以隐晦的方式指出这种梳子是用某种动物(可能是水牛也可能是黄牛)的角制成。 而一旦使用了省略句,就很容易造成误会。例如有人把“水牛角梳”(或"黄牛角梳”)误认为是某一种名叫“虬角”的动物身上的角制成的。岂不知这是一种误会。因为“虬”虽然是“水牛角梳”的意思,但“角”却不是“黄牛角梳”的意思。

由此看来,使用“虬角”来称呼一种用牛角制成的工艺品,是一种误传。其来源应该是这样的:某些人看到这种黑色且弯曲的牛角制品,以为是某种动物的角,因为那种动物有个名字叫做“虬”。并且这个“虬”字还常常用于形容这种黑色且弯曲的动物的角。于是就把这种黑色的、弯曲的动物角称为“虬角”了……进而还流传到了民间。并逐渐成为了一种通用的传统工艺品名称。 而实际上,这种黑色而弯的牛角制品,很可能是由某种动物的角加工而成的。只不过那个动物不是“虬”而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