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有佩戴价值吗?
战国红,即“河北宣化出土的战国玛瑙”,因1972年于河北省宣化市(今张家口市宣化区)河滩村出土而得名,又称“河北宣化玛瑙”、“宣化玛瑙”或“古燕玛瑙”,是玛瑙中的一个品种。[1] 战国红的色彩鲜艳,纹理丰富,其色彩之绚丽、花纹之多彩可以与人参、燕窝媲美,故又有“北方人参”之称,与南方的“南红”并称为“中国红”。[1][2]
《石雅》中就有记载:“……其色正红者,曰‘赤玉’;其色带橙黄者,曰‘翡玉’;其色淡绿而微黄者,曰‘青玉’……”这里的“赤玉”就是玛瑙中的“战国红”了。
由于战国红颜色艳丽,质地温润,色调纯正均匀,在佛教典籍中,常被用来比喻佛光,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说:“身出红光,普照一切,如千日轮;又如千日放光,不可计别。”受到佛教信徒的喜爱,常制成佛珠手串供僧人、信众把玩。[3] 但凡美丽的事物总是惹人喜爱,但战国红之美远不止“美在颜色”这么简单。
首先,它的纹理很漂亮。在一块小小的原石上,往往集云纹、水波纹、山纹等各色纹理于一身。这些纹理既增加了玉器表面的质感,也丰富了器物本身的艺术效果。
其次,它的雕刻工艺也很出彩。因为材质的关系,许多作品无法采用“精琢细磨”的方式去加工制作,于是雕刻师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因势造型”的基础上再行修饰,令作品既保留了材质的自然原貌,又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
最后,也是最值得称道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传承礼乐文明的载体,玉器不仅记录着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风雨沧桑,还镌刻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坚定足迹。每一块玉器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交流的信使,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和传说。[4] 而战国红正是这样一块富有文化积淀的玉石。[5]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战国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颜色绚丽、质地温润、纹理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可以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海外友人传递来自古老东方的文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