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管价值多少?

顾沙鸥顾沙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搞不明白你说的“玉管”具体指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日常所见玉器,按原料产地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软玉器和硬玉器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软玉器的原料来源于古昆仑地区的和田地区,而硬玉器则主要是来自新疆的且末地区和青海的乌兰县地区。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材质,比如独山玉、岫岩玉等,因资源稀缺,现已十分少见并价格不菲。这些玉种里不包括所谓“玉管”,虽然它们都可以加工成柱状物体。但这里所说的“玉管”到底是指什么呢?是用于祭祀天地的“天地子”吗?还是用于钱币流通的“币材”——即古代的玉圭或玉璧?亦或是其他?

如果上述“玉管”是指古代的玉圭或是玉璧的话,那么它们的价值和现在所使用的材料的价格没有多大关系……之所以说“和现代的材料无关”,是因为古代的这些玉石材料的来源和现代不同——古人不会把现代的岫岩玉、独山玉或是翡翠用来制作玉璧或者是玉圭。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所见的所有的玉璧,包括各种材质的,都是从明代开始使用新的玉料制作的。而明代以前,我们的先人使用的玉璧(和现在的玉璧),是用加工圆珠的余料(也就是玉珠的边料)加工而成。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阅读一些文献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文字描述:某某皇帝得了块美玉,命人琢成玉璧,以纪念他的文治武功;又或是某人得了一小块美玉,琢磨成玉璧,以赠予他的心上人。其实,这块所谓的“美玉”,很有可能就是某次采玉时剩下的边角料,或者是一次采矿之后剩下的副矿渣,经过简单的打磨,就成了可以使用的玉璧。

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初期,曾下诏停止采玉和制玉,所以,从明初到中后期,所用的玉料大多为新疆的玉,如白玉、青玉、碧玉等等,质地较好。但是,到了明代晚期,由于国库空虚,皇帝们也开始打玉壁的主意了。据载,神宗皇帝得了块西域青玉,命人琢成玉璧,作为赏赐给太监用;熹宗皇帝也命人用青玉琢成数个璧形装饰品,分别赏给了宦官李进忠等人。

至于这些用边角料制成的玉璧,现在的市场价格,还真不好估算。毕竟,这属于文物,不能像古董那样来买卖。若真要买卖,双方也得有相应的文物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说明这件文物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转让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