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直尺价值多少?

冼梅柏冼梅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历史价值来看,它代表着中国量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注意,不是测量精度)。中国古代的计量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周礼》就有记载:“掌节度金、粟之数”,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非常精密的测量的工具和测量的方法。秦一统天下后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汉朝继承了秦代的制度,并创造了“衡制”,以铢、两、斤、尺、丈、引六者相乘为计量单位,并规定了各自的法定重量。

西汉末年,京兆尹王莽改制时设计了“小权衡”作为标准量具,权即秤锤,衡指杆秤。东汉蔡邕著《汉书》载:“五钧为一两,十一两为一斤……”这一斤一两地相当于现在的31.25克和62.5克。三国时期魏国发明家马钧设计了一种指南车,车上有一根竖立的木棒,上刻度数,可指向正南。这种指南车成了后世钟表和指南针的鼻祖。

到了隋朝,政府命令各郡县统一造斛,禁止使用斗。宋代时,民间广泛使用戥子。这是一种很小的天平,用来称金银等贵重物品。元代以后,民间逐渐开始使用元寸——这是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一米等于10000毫米,而1尺=33.33厘米,1寸=3.333厘米。 那么题主说的直尺属于哪种呢?它是属于一种法定量具,但并非最准确的那种。因为它受制于当时的铸造技术和工艺,并不可能达到现代的测量标准。但它确实代表了当时政府的最高制造水准,是值得珍藏的文物。

其次,从现实的价值来看,它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因为它的刻度划分仍然是沿用至今的度量衡单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