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怎么有腊?
昝恒最佳答案
首先,翡翠在开采出来的时候,表面的那一层皮会非常嫩且非常薄(有的可能都没有表皮),直接拿水冲是很容易被冲掉的,所以需要抛光打蜡来增加光洁度,这是行业里的常识,不存在什么偷换概念。 其次,现在市场上的翡翠玉料大多数都是缅甸玉,而由于缅甸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缅甸玉都带有一定的“油性”,通俗点说就是看着很润泽、很有灵性(这一点跟新疆和田玉有点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琢磨,人们发现这种天然的油脂其实对翡翠本身是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的——油质可以隔绝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减少翡翠与人体接触后的油腻感,而且油润的触感会让人越戴越润。 所以后来人们在加工成品的时候就会保留这一层"油脂",也就是保留了这层蜡。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这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有的噢! 比如:干青种、干白种等这些种的翡翠是没有“油脂”或称“油性”的,如果抛光打蜡的话就会破坏表面,影响光泽度和亮泽度。因此这类翡翠是不能打蜡的。 最后提醒一下,市面上的假翡翠很多,有些造假手段非常高级。大家如果在购买时遇到那些价格特别低的“玻璃种”“冰种”“阳绿”等,要多留个心眼哦~
翡翠是一种硬玉,硬度虽然高,但性质脆,如果直接进行裸机,很容易崩口或断开,所以,每一道程序加工之前都必须进行上蜡打光,以减少翠件与机器的摩擦力,确保加工过程不出毛病。而且经过上腊打光的翠件,在抛光时也比较好出亮度。俗话说的好:“玉不雕,不出头”。一块普通的璞玉,想要变成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佳品,必须要经过打磨、雕刻、上蜡、抛光等一系列复杂而且严密的程序。而上蜡,只是诸多程序中的其中一个步骤而已!
在翡翠加工过程中所上的这种蜡,我们称它为“工艺蜡”。所有经过各种加工程序的AA货翡翠都可以用这种“工艺蜡”打光。上这种“工艺蜡”的目的是为了在各个加工程序中,减少翡翠与外界物质的摩擦。同时,翡翠加工好的后,如果也使用这种“工艺蜡”打光,翡翠表面会显得比较明亮。
这种“工艺蜡”一般是用50度左右的清水溶解的,溶解度大约是5%,打光时的温度在65——70度左右。AA级的翡翠,经过这种“工艺蜡”溶解以后,很快被挥发了,所以,上这种“工艺蜡”的AA级翡翠,其本色基本不会改变。但是低于AA级的翡翠就不能使用这种高温溶解的“工艺蜡”打光,如果高温打光,翡翠表面上粘合的杂色就有可能融化,与“工艺蜡”混在一起渗入到翡翠内部,使整个翠件的颜色都改变了。
低于AA级的翡翠(比如说B货翡翠),在上腊打光之前应该先上胶,而上胶后的翡翠不能用“工艺蜡”打光,而应该用“胶蜡”打光。“胶蜡”的成分是聚脂树脂原料、化蜡原料、石蜡原料等的混合物,加入色料调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胶蜡,经过60度左右的热水溶解后,和上胶后的翡翠放在一起加温。由于胶蜡的成分和胶水(即环氧树脂)的成分接近,在加温过程中,胶蜡渗入到胶中和胶发生了化学反应(我们称它为胶蜡渗透熔融反应),打光后形成一种整体的保护层。所以,用“胶蜡”打光后的翡翠,一般不会出现脱胶和脱蜡的情况。但是,用“工艺蜡”打光B货翡翠,由于“工艺蜡”不和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很快就会出现脱蜡现象。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上什么蜡,打什么“光”,是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和不同质量的翡翠来决定的。比如说经过各种加工程序的AA货翡翠都可以用“工艺蜡”打光,但是用环氧树脂上胶后的翡翠就必须用“胶蜡”打光。
翡翠加工中的上蜡打光过程,是在一种特制的容器里进行加温完成的,打光后的翡翠,一般不清洗即可直接出售,如果洗掉(用热水洗几次即可洗净),翡翠表面的亮度就会大受影响。我们称为“落水”、“冲水”或“掉光”。
AA货翡翠虽然也是用“工艺蜡”打光的,但“工艺蜡”在AA货翡翠上留下的“光”,一般不会很深,如果碰上一些含油性较好的老胶翡翠,上“工艺蜡”打光之后有些油性会渗入到翡翠内部;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为了粘合某些细小的裂纹和崩口,也有可能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502白胶,这些粘合剂不可能挥发掉,也不可能用清洗的办法洗掉。如果想彻底去掉加工时所上的“工艺蜡”,只有用强碱溶液浸泡,否则,用热水反复洗,最多只能洗掉40%的“工艺蜡”。对于受热不起变化的A货翡翠来说,强碱浸泡没有多大关系,但上胶处理的翡翠(如B货、B+C货翡翠),经不起强碱溶液的浸泡,浸泡过久,就会使翡翠出现脱胶、脱蜡和掉色现象,所以,对于B货和B+C货翡翠,用强碱浸泡后就变成了C货翡翠,C货翡翠是不能进行染色处理的劣质翡翠,这种翡翠非常不稳定,极容易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变色甚至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