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版人民币怎么区分?
“错版币”这个概念是市场炒作形成的,并不存在科学意义上的“错误版本”。 所谓“差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印刷过程中的“漏印”、“白斑”;另一种是流通中的“脏污”、“撕开再贴”。
1.第一种情况的“误印”和“缺印”,从题主图片上看应该属于前者,即印制过程中出现的漏印;
2.第二种情况的“污迹”“撕去再贴”,确实属于残次币。 从法律意义上讲,上述两种情况都属于银行发行的货币票券(包括纸币和硬币)因缺陷导致的瑕疵。尽管对货币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基于国家信用,所有金融机构都负有按票面数额支付该款项的义务。
虽然“错版币”并没有真实的对应实物作为原型,但根据上述“误印”或“缺印”的情况,确实可以称之为“错版币”。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的“错版币”,目前除了收藏价值以外,都没有任何实际的经济价值,更不会存在所谓的“升值空间”。
因为依照现行的宪法和法律,我国的货币发行权归国务院财政部门掌管,具体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执行。任何人只要持有合法身份证明,就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兑换同等面额的错版币。
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考察团,对发行库以及办理货币收付业务的机构和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所以,即使真的是捡到“钱”了,也别急着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