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书法家写过最多的诗?
《兰亭序》第一次出现,就是王羲之为贺知章写的这幅字。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历代名画记·论笔法记载》里有这样一段: 又有唐人张怀瓘著《书断》一书,其中评价王羲之书法道: 所以你看,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公认《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了。
这幅字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很多,最早的是唐朝的摹本,然后还有宋拓本、明拓本等等。现在能见到的最旧的一个版本大概就是宋代的拓本了。 因为《兰亭序》实在是太有名了,很多人都想亲眼看看原作。但遗憾的是,这件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多次散失,现仅存于后世各朝所临摹的拓本中。
那么这部书到底是怎样呢?根据这些拓本的拓印时间来看,这部书应该是一部墨迹本。而且从宋徽宗赵佶题写的“晋王羲之兰亭帖”六字来看,这本书应该是王羲之的真迹。因为唐宋时代的皇帝们很喜欢跟书法家们搞互动,比如苏轼就曾经应制写诗,皇帝亲自书写进行赐宴;又比如米芾的《蜀素帖》,也是皇帝亲自提写字迹。
因此可以推断《兰亭序》真迹的墨迹本面貌。 但是到了元代之后,人们发现了比墨迹本更好的一种东西——刻本。 这种石刻的字体与毛笔书写的字体是不一样的。因为毛笔字是有笔触的,而石刻则是由工匠一代代复制过来的,所以笔画是没有顿挫变化、姿态灵活的,只能保持原字体的大致笔形。
元代文人学士多喜欢石碑上的篆隶古文字,对这种字体的《兰亭序》自然是喜欢的不得了,于是这种刻本流传甚广。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刻本。 但不管怎么样,正是因为有了《兰亭序》的墨迹本和刻本这两种载体,使得它能在唐代传到后代,并且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