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书法家魏什么权?
这位知友问到关于我的名字的问题,我写了好几篇有关这个问题的长一点的解答。这里发一篇最近写的吧。 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会打错,或者写出:魏宪全、魏彦清等版本的名字,原因是他们在一些非正式的文字资料见到我的名字这样书写。其实,我的本名正确的写法是:“魏炜”。至于“权”字则是我的字(古代人取名有个习性的,姓名连写一起的很多,秦越人就是这样),而“炜”是我的名。严格来说,在正式的文件和材料里应该写成“魏炜权”。不过,这么写的话,也太累赘了,所以通常都简写成“魏权”或“炜权”。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专门谈过这个问题,详见《我的名字“魏炜”怎么来的》。这还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刊发在1988年6月3日的《天水晚报》上。 我姓魏,名炜,天水的魏氏后人 我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明朝初年迁徙到甘肃镇原县(今属庆阳市)落户,世居临洮府(治所在今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地区)。由于临洮位于河陇要冲,明季又多次遭灾,所以我的祖上为了谋生,就先后迁往陕西和宁夏一带。到了清朝前期,我的高祖辈移居甘谷县,从此定居下来。
我的曾祖父叫魏廷珍,字佩芬,号少白。他一生酷爱书法,但并不精于楷书,最擅长的是草书。据说他的草书师承“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风格,写得龙飞凤舞,很有灵气。我的祖父名叫魏振绪,字鸣谦,号少堂。他天资聪慧,六岁就能作对(对对子),且记忆力超强。
记得我小时候,常见祖父写大字,那墨迹常染得袖子黑乎乎的。他用的是粗大的毛笔,写的字大如铜钱,且力透纸背。至今我都能想起那些气势磅礴的草书作品来。
到了父辈时,家中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曾祖父开始教父亲写小楷(这是最讲究笔法的作品之一,需要十分严谨的态度)。父亲天资卓越,加上又有先人的功底,所以小楷书得十分到位。后来,父亲又在兰州读中学、大学,由于受当时文盲率高的社会环境影响,他虽然字写得非常好,但也仅仅限于自己的作业、考卷、书信等。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用笔墨做谋生之路。
到我这一辈时,时代发展了,父亲的志向却再也没有人提起了。于是,我从小跟着长辈们学习书法。刚开始学的是颜体楷书,后学赵体行草。由于我的天赋不高,加之又是业余学习,所以就写得不是很漂亮,总是觉得自己跟书法大家相差太远。但不管怎么说,我的书法总算有了传承。现在我的儿子也已四岁了,我已经开始教他练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