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怎么变写书法家?
题主的问题表述有点问题,“怎样使陶瓷看起来像写字”?这个问题的主语是“陶瓷”还是“书法”呢? 按我的理解,题主想问的是如何使书法作品“形似”于陶瓷器物。因为如果问“怎样使陶瓷看起来像写得一手好字”,那答案就简单了——多练字,练楷书,隶书,行书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练草书……除非你想练的字体在陶瓷上有对应的字形出现(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也很少见)。 所以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有没有一种字体,写得比较“像”陶器上的花纹?或者说,能不能找到一种字体(或体型的字形),它写的字,放陶器上,乍一看还真的挺像那么回事! 如果有这样一个理想中的字体,那就太方便了!以后写作品时,直接写这种字体不就行了?当然,前提是这种字体不火,没有人做文章。否则的话,你抄《兰亭序》就没意思了是不是?(《兰亭序》现在是不是书法经典尚有争议,这里只是打个比方) 很遗憾,这样的字体是不存在的。正如 @李墨言 兄说的,文字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个时代的文字,都是有其时代性的。唐代的楷书写得像魏晋的行书,宋代的行书写得像唐人写的楷书;明文征明的楷书有晋唐气息,现代很多人的楷书又有明清文人气质。这是时代风气使然,也是书法家个人审美追求的结果。
但这并不说明,这种“似”的感觉就消失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唐宋时的楷书,尤其是宋人写的小楷,比如《灵飞经》《黄庭经》等等,其实还是能找到唐代楷书的笔意的。只不过这种笔意经过了一个时代的演进,已经相当淡化了而已。所以如果你练过这些书帖,再写作品时,虽然不可能写得一模一样,但“似”的感觉肯定是有了。这种感觉就像是穿汉服,如果你没练过古装戏的妆容和身段,你穿上汉服走路肯定不对。但如果你练过,哪怕你身材不好,动作不太标准,至少也是有“似”的感觉的了。
所以归根到底,书法还是得从字帖入手,没有字帖,一切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