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书法家什么棠?

寿颜波寿颜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个名字,两个写法,三种读音。 正确读法应该是“唐”字第二笔折笔。这个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只标注了一个读音[táng],没有标注古音。 《康熙字典》里明确标注了这个字的古音:“俗作‘唐’;”“俗读如‘徒’、‘郎’。” 所以正确的读音应该有两个,[táng]和[tūng]。 那为什么姓名中用“唐”字的人那么多呢? 我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氏之间有隔行如隔山之意。所以同音字或者形似字用来做姓氏的时候,往往使用读音较生僻的那个;而用作名字,则多用音同或形近而常用的那个。

比如说“欧阳”,作为姓氏时,就取其繁体“歐陽”,欧阳,读欧(ōu)阳;而作为名字时,则是取简化字“欧阳”——阳(yáng)。 再比如“上官”作为姓氏时,为上官浩明;而“上官”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上官影儿了。 也就是说,作为姓氏时,“唐”字读[táng];作为名字时,“唐”字读[tūng]。

当然,现在姓氏和名字都统一了,这种讲究也就失去了意义——人们统一都用读音[táng]了。 但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从[táng]到[tūng]是什么时候失去意义的? 这个问题我问了身边很多人,他们都说不知道。事实上,他们即使听说过这种规则,也不会觉得这是条规则。因为用[tūng]的字太少了,而且大多是比较生僻的字,所以印象不深。 而用[táng]的字太多了,几乎每个汉字都用[táng];“姓氏和名字分用不同的音”这条规则又十分模糊,既不清晰,也没有系统性,因而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说这一条看似有用的规则其实是靠运气来保持意义的。一旦碰到某一个姓氏或者名字的偏旁为“广字头”,那这个字就是[tūng]!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