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上有几种文字?
按照目前的设计,新版人民币的正面主要是中文,背面是英文。在旧版人民币中,除了一元纸币的背面有阿拉伯数字和蒙文(对于纸币来说,蒙文可算是很特别的“水印”了),其它币种的背面都是英文。 那么为什么要设计两种不同的字体呢?难道是为了便于识别真假而特地做得“露馅”吗?其实不然,这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民国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制裁,当时的国民政府就尝试过用拉丁文做为新币种的主币字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拉丁文并不属于官方文字,而当时又存在很多方言,再加上印刷技术的限制,导致币面上的拉丁文经常出现错印、漏印的情况,给假钞制造提供了方便。
我们现在的父母那一代人对于拉丁文中夹着汉字,或者英文字母里夹汉字的情况一点都不陌生,毕竟那个时代假钞太多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使用拉丁文而是采用简体汉字的原因也很简单,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大陆地区没有了“方言”的问题,而繁体字由于复杂难认而一直被认为是不适合作为官话的文字,因此简体字就成为了首选。
不过,虽然现在的人民币主币上采用了简体汉字的字体,但是硬币却依旧沿用了旧版的装饰性很强的汉字和拼音,比如一角钱钱的“角”字用的是古币图案作底,四角的“角”还特意多了一撇;五分钱的“分”字则是由古钱拼成的“西”字等等。这些古意盎然的字迹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伪造而做的“文章”,其用心实在可谓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