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长棉?
“棉”是市场上对翡翠原料或成品的一种形象称呼,指翡翠原料或成品中的杂质(主要为钠铬辉石)。由于钠铬辉石硬度较低、相对密度较小且不透明,因此在翡翠原料或成品中呈现为白色、灰白或者近无色透明的纤维状、针状、团块状等包裹体,部分类似于天然冰花的晶体形态。 翡翠的“棉”,有“絮”“花”之分。“絮”是指粒度为微米级的钠铬辉石聚集物;而“花”则是指粒度在1mm以上的钠铬辉石集合体。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的色调偏黄,而且结构较粗糙。
实际上,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有些特殊情况下生成的翡翠也会具有“棉”的特征。例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后期热液蚀变作用影响使其中含有少量的铬离子(Cr3+)时,一部分铬元素会进入钠铬辉石的晶格之中,使得原来的绿色变得淡绿到暗绿,同时晶粒间间隙被染成绿色,这样的翡翠就具有了“棉”的特征。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棉”对于翡翠的质量没有直接影响,但如果有过多过大的“棉”出现会影响翡翠的整体美观。因为“棉”的主要构成矿物是钠铬辉石,所以如果“棉”遇热融解的话,有可能会重新生成硬玉,从而对玉器加工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