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为什么渊远流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玉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喜欢佩戴玉器、最喜欢收藏玉器的国家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掌握了玉器的制作技巧,用玉作装饰品或仪式用的礼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礼记•聘义》中载:“君子比德于玉焉”,将玉的品质与君子的品德相联系起来;汉代扬雄在《輶轩使者绝代语》中说:“夫玉者,君子之文章也”将玉的温润与君子比德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宋儒朱熹则提出“润之以风,涵之以德,清其内光,莹然不可得而名”,将玉的质感和色彩与道德完美融合在一起。 这种将道德与玉结合起来,以玉比德的观念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文人。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他们参与政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个体的精神生活,开始追求一种包含人文意味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玉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实用或宗教祭祀等职能,而是兼具了审美和文化功能。
宋朝时文人群体开始大规模收藏玉器,除了用于把玩欣赏外,还将玉器的造型与自己的体形相结合,用来彰显主人的身份地位及个性风格。 元代以后,随着贵族阶层的衰落和民间艺术品市场的兴起,玉器的价格逐渐走低,普通百姓也能消费的起。于是玉器不但具有了审美价值,而且具备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玉器,或是用来送礼,或是在重要场合穿戴起来炫耀一下,以此来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和与众不同的气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玉的认识及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玉器已经发展成为包含艺术品、礼品、配饰、生活用品等多种类别的时尚商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体现中国人生活品位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