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什么书法家?

闻川风闻川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论语·雍也》里孔子对于君子形象的外在要求;而“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则是现代作家张恨水对于“君子”二字的经典解释。 其实,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君子的想象和定义一直是较为一致的:外显文雅、内蕴风骨,外表朴实无华、内心高洁典雅…… 这些形容词加在一起,形容的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

颜氏书风,自成一派,与他的性格一样,刚劲笃实又潇洒飘逸。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唐朝宗室,世称“颜鲁公”“颜尚书”等。他出身名门琅琊颜氏,祖父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外孙,父亲则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颜真卿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培养了浓厚的兴趣爱好。

《旧唐书·文苑传》中就说他“少好学,善属文”;《新唐书·文艺传》中也评价他的作品“正锋而笔画粗,行草而笔画细”。除了写字,他还精通琴棋绘画,据说琴弹得特别好,史书上记载他“能草书,善琴”;另外,他也是个颇有造诣的画家。

其实,要谈论颜真卿的书法,还得从他人生的转折之年——公元751年说起。那一年,颜真卿42岁,正当盛年,才华横溢。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此时他的父亲和哥哥因政治原因获罪,一家人受牵连被发配到岭表(今广东)。

仕途坎坷,家道中落,这对意气风发的颜真卿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反而在此后的人生中书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到了岭南之后,穷苦的日子没有让颜真卿丧失志气,反倒让他写出了风格独特、端庄雄伟的楷书。这也是他人生低谷时期最好的精神寄托之一,正如他在《多宝塔碑》中所写的“安贫守贱,娱亲养心,古贤妙节,我岂能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已过了十年。这十年间,颜真卿往返于内地与岭南之间,屡赴考场,却屡败屡战,始终没有考取功名。直到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颜真卿43岁这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从此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唐代的科举制度与宋代不同,进士分科考试并不区分方向,所以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考生,最后都能取得“进士”的称号。当然,如果是理科状元的话,那更加厉害了,一甲头名,直接点翰林,前途不可限量。

比如南宋著名文学大家曾巩,就是北宋仁宗时理学学政,人称“南丰先生”。 他年轻的时候去参加科举考试,就是考了两年才中的进士,可见压力之大。 而我们的颜鲁公当时是从唐朝的岭南到长安赶考的,道路遥远,条件艰苦,可能身上还背着污名,这种种不利因素叠加起来,可想而知给这位年轻才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但是,我们颜鲁公没有辜负自己从小的志向,也没有辜负自己的人生。

他考上了进士以后,由京兆府永宁尉调补京兆府功曹参军,负责管理京城治安及刑狱事宜。虽然官职不大,只有九品的芝麻官,但是能够回到繁华的帝都任职,对刚经历过贬谪的颜鲁公来讲,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且他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还利用自己的身份,缉拿罪犯,维护治安,颇有功德。为此,他受到朝廷的关注,被敕授予翰林学士,并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此后步步高升,直至朝中重臣。 当然,作为伟大的书法家,颜鲁公的字体也是各有不同的。

早年是学王羲之的,写得自然秀丽;中年以后学欧阳询、褚遂良,字体渐次严谨;晚年又融入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的“颜体”。 我们现在去参观西安碑林或者甘肃敦煌等地的时候,还能够看到许多他用隶书写成的碑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