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邮票名称是什么意思?
我们中国人自己发行的邮票上,除了普通邮资片用的“中国邮政”四个字外(PS:这个“中国邮政”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的缩写),其他大部分邮票上的文字都是由中文和英文组成的。 先说英文——其实用词都比较简单,比如1958年发行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英文是“CHINA POST”;2000年开始使用的新版“中国邮政”字样,英文是“POST OF CHINA”。
再说中文——这就要分情况讨论了。 一种是“中国邮政”四个字中文字样,在1967年到10年之前发行的票片中,这四个字是中式的方框(类似现在防伪用的电码数字);1968年之后改成简体字,之后一直到90年代初期,都沿用这种设计。
另一种就是所有地名、人名、单位名的中文译写的字样,这些都要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定。 比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都要建大批文化娱乐场所,以营造“文化革命”的氛围。为此,当时国内所有带有“文”或者“化”的字样的名称,要么彻底改成新式拼音字,比如“文化”(WEN HUA)改为“Wéi huà”;要么改成异形字,比如“文学”(Wén xué)改为“Wēn hùo”。
在这种大环境下,你也不会期待自己的信件被送到“XX邮局”或者是“XX电信局”去……因为这些地方都被改称了名字,而且是用满大街都是的异形汉字写就的。 当然这一做法到了80年代又有了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很多以前被简化或者修改的文字又被慢慢地恢复过来。不过这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新的文字符号,所以这种文字游戏也继续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