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身上有哪些品质?
不才,曾向张旭光先生请教过如何提升书法水平的问题,先生回答说:“多读帖、多临帖、多想,你写的每一字每一篇都要认真思考。” 于是我就想到了我老师曾对我说过的类似的话,其实书法界很多大家都说类似的话,比如吴玉如先生说过“临帖要有意临、有尽临、无临;创作要做到有法度、无法度。”
再想想我们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事,可能道理也都类似的吧! 多读帖——博闻强识 而今网络上资源如此丰富,只要你想找,应该不缺字帖的。 古人学书,多是直接向古人学习,比如王羲之习钟繇,颜真卿习褚遂良,赵孟頫习王献之等等……当然也包括我们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些大家,都是从古代经典碑帖起步的。 我们现在学书,条件比古代可要强多了,可以直接从当代大家的字帖入手,同时兼收并蓄,多多临古。 除了临古人的字外,还要多读古人的文章、诗词,古人是如何表达的,是怎么遣词用字的,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你的字体是二王一路的书风,那你就要去多读魏晋时期的诗文作品,体会那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和语言特征。如果你写的字是颜筋柳骨的书风,你就要多读唐朝的诗文作品,感受盛唐的气象。以此类推……
当然了,读帖包括多看优秀的网络视频教学课程。 我觉得张旭光的这个教学视频就挺好的,他讲到很多细致的内容,对初学者挺有针对性的,大家可以去找来参考一下。 张旭光《怎样学习行书》18讲 (百度网盘) 多临帖——熟能生巧 这里所说的临帖,不单单指临摹古帖,还包括临摹当今优秀书家的作品。 为什么要多临帖呢?因为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只有通过反复观摩、练习才能掌握其中规律,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有朋友问,那是不是要多练基本功?是否要每天都花大量时间来练习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当然不是!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练习书法主要是为了培养美感、掌握笔法、结构特点和章法布局。你只需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碑帖,反复临摹即可。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好的书法作品是可以百看而不厌的,是会给你带来愉悦感的。如果看了某幅作品让你感觉到了美,那就可以尝试去临摹,直至做到形似神似为止。 你不用关心这是不是名家之作,只要你喜欢,能够给你带来乐趣就是值得你去临摹的。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点:千万不要去临摹你不擅长的书体。因为你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得不到你所希望的结果,这样会打击你的自信,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书法的兴趣。这就违背了我们最初学习的目的了。
所以我主张,初学者还是要由易到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书体去学习、去临摹。就像游戏里的“新手任务”一样,你必须先完成了这个任务,你才能去进行下一个任务,否则一切徒劳。 当然了,在练习过程中,你要不断地去观察,去寻找其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比如汉字的字形是有一定变化的,同一字在不同的书家笔下是怎样处理的,这些细节都是需要你留心观察的。 等你把字写熟了,你就可以开始琢磨怎么写了。可以把你临的作品和你写的作品对照着琢磨,也可以找些优秀作品赏析的文字资料,边看边悟。
总之,多临帖就是要让你熟悉笔法和结构,并从中找到感觉。等到你真的感到手、眼、心、脑全部融进书法之中时,那你就差不多了。
如果你想提高,那就只能从多读书开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为书法是用眼睛和大脑来进行创作的,你的学识、眼界、胸襟乃至喜怒哀乐都会影响着你对书法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