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条含量多少?

南琪月南琪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自明宣德以来,金银以成色分为三等,分别称:金条、条、锭。条每两约合十六两,锭约合四十九两。清初仍袭明制。雍正五年(1727年)议准,改定成色,定元宝银每锭重五十两,合库平纹银九七二斤;中锭重十两,合库平纹银一九两八钱;小锭重五两,合库平纹银三九一两。自道光末期起,清廷财政困难,各关减税揽息,银货流通量日减,但私铸盛行,金银成色更滥。

同治十三年,裁撤厘金,加重税收,银货之流通尤感不足,政府始发行钱票。而清季货币贬值,金银成色轻重不一,官定元宝银每锭重五十两(合纯斤纹银九七二两),实市上多为四十九两七八钱。

光绪三十二年,厘定制钱成色法重,定为库平一两合银三百分,而将银成色定为九八制,即九八纯,零为两。

宣统二年,度支部议定新元宝纹银每锭重四十两九钱七分五厘。每千四百六钱为一元宝,合九八纯之一两,与库平一两合一成色。次年,实行银元本位制,以元为单位。以元单位制银两,则一千文合银元一元或七钱二分,一两合库平纯银六钱四分。清末金银成色之变化,反映了币价值波动与经济发展之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