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多少个官窑?

弓萱嘉弓萱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官窑,专指烧造皇家用瓷的窑场。始于唐朝,盛于宋朝,延续至元、明、清。 唐玄宗时期的诗人张九龄在《始安郡陶太守先君官窑记》中称:“凡陶之所烧,既周而进,谓之进瓷”。这说明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官窑这个称谓。但是将瓷器送交皇宫御用的窑场不止一处,故“官”“窑”分开。

宋代朱彧所著《萍洲可谈》中载有“官窑,宋修内司(掌管京城及宫城建设的机构)建窑,凡二所,一在龙泉县,谓之下官窑;一在修内司,谓之上官窑。”这里所说的下官窑和上官窑是南宋时的称呼,其位置分别位于现在浙江龙泉和黄贤。

至于元代的官窑,根据李仕修著《园冶》记载,“则今燕京之窑甚多。”明代曹昭撰写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也提到“大内宫殿,及诸王府皆烧窑。”说明元代或明初在燕京地区设立了不少窑场烧制宫廷用瓷。 至清,雍正、乾隆时期在浙江绍兴、杭州等地设窑烧造宫廷用瓷。这些窑址一般被称为“官窑”,不过这些官窑并不是专门为宫廷烧造,而是地方政府为了奉承朝廷,特制的名贵瓷器。因此这类官窑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纯粹的民窑体系,可以视为官府控制下的官窑。

综上可见,所谓的官窑实际上是随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而产生的,其职责就是为皇家供应日用器皿和陈设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