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国哪里的布织的好?

严伟霆严伟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民国时期的绸缎,那就不得不提到位于杭州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的“保康纱厂”了(1926年建厂) 因该厂坐落于旧仓街46号,故又名“仓街纱厂”或“旧仓街纱厂”,现为浙江嘉欣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丝绸纺纱企业之一。 我曾经去参观过他们工厂,确实规模很大,而且他们有自己的养蚕基地和种桑树的地儿。

他们出厂的丝绸质量也很好,但价格也不便宜。 以下图片是他们厂内的照片 在这个厂区的主出入口,有座四柱三门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上面有副对联 “荣家纱厂自兹始,第一车间在此间” 上联概括了企业创业的历史进程及此厂的地理位置,下联则点明了生产的第一车间即主厂房的位置。 这座建筑也是保康纱厂最早的建筑,至今保存较为完好。 上图就是他们的主厂房,里面有很多用来做各种丝织品的机器。

除了这个主厂房外,该厂还有好几幢配套用房,如办公大楼、宿舍楼、食堂等。这些配房与主厂房一样,都采用了古典式建筑风格,黄色外墙粉刷上光滑细腻,显得非常高档。

当然,作为民国时期的产业,它也没能摆脱那个时代的命运——内忧外患。 早在建国初期,由于国际市场的冲击和新中国实行的关税保护政策,我国的丝绸业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很多小厂倒闭,大企业也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挽救这一行业,国内开启了“丝绸定购计划”,保康纱厂也接受了国家的定购任务,使企业渡过了危机。 随后在“文化大革命”中,丝绸工业被批为“资本主义尾巴”,许多地方取消了丝绸生产线,保康纱厂也未幸免。直到文革后期才恢复了正常。 但好景不长,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丝绸工业又面临国外的激烈竞争,这次竞争不仅源于国外廉价劳力的优势,更有高科技的加持。而我们的不少民族企业却仍采用着落后的工艺,生产成本高居不下。

很多企业入不敷出,开始亏损,只能靠政府接济来维持生计。 保康纱厂也是如此,到80年代中期已负债累累,若非得到政府的帮助,恐怕早已关门大吉了。后来通过改制,才有了今天的嘉欣丝绸集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