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博物馆有汝窑吗?
2019年7月5日更新,最近很多新关注的朋友询问这个问题,统一答复一下。 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陶瓷专题博物馆——中国国家陶瓷博物馆,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我在2013年和2014年的时候做过一次基本陈列的修订工作(基本陈列是指博物馆常设展览,一般不随季节、事件更换)并负责部分专题展览,因此对内部情况比较了解。该馆没有设立专门展柜来展出汝窑瓷器,但设有“唐代越窑青瓷”和“宋代五大名窑”两个常设展览,分别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越窑、钧窑、磁州窑等各个窑口的瓷器,其中也包含了汝窑瓷器。
在“唐代越窑青瓷”这个陈列中,有2件印有“紫口铁足”字样的汝窑瓷器实物,说明它是河南地区生产的“紫口铁足”类瓷器,并且不是贡品或官窑器,否则不会用这种带有文字描述的来表示。另外,在这两个展览中,都通过图片介绍了汝窑及其器物形状、纹片特征等情况,是了解和研究汝窑文化的重要窗口。
本馆还举办了其他专题展览,比如与日本东洋陶瓷协会联合主办的“中日陶瓷文化交流展”;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千年之缘——中韩陶瓷文化艺术展”等等。在重要节假期间,还会推出主题纪念展,如“国庆66周年珍品陶瓷作品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陶瓷艺术成就展”等,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 原答案 ———————————————– 中国陶瓷博物馆位于河南汝州,是我工作的地方。
下图中左侧是汝窑的天青色瓷片,右侧是定窑的白瓷片。可以对比一下颜色,再想想什么是“汝窑为天青色,越窑为浅紫色,定窑为灰白色”。 这是汝窑的盘底,可以看到有“金胎”。
这是因为宋代时烧造陶瓷使用的燃料是煤,而煤炭中含有少量金属矿石,经过高温煅烧后,一部分进入陶瓷的釉面或者胎体,形成金黄色的斑迹。这也是判断宋瓷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 这个盘里的“金胎”略有一点露出,可以在强光下仔细观察。 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盘上的纹路是螺旋状的,这就是所谓的“蟹爪纹”,也是汝窑瓷器重要的标识之一。 下面这张图片里,展示的是一件宋代的定窑白瓷碗,你可以看到同样有一圈很小的凹痕,这是修足的印记,因为宋代的时候讲究不用泥贴封底,所以会有修足的印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可以发现里面的碗壁十分光滑,因为这是经过磨光的器皿。
下图这两个杯子,分别是汝窑的和哥窑的,可以对比一下,一个像冰裂,另一个像龟背,都是瓷器烧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然效果,也是鉴定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这里有很多关于古陶瓷的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如果有问题也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