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吉祥物有多少?
“吉祥”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 “吉,善也;祥,福也。”“吉”者,“土下吉祥”;“祥”者,“祥气熙洽”、“瑞雪兆丰年”,可见“吉祥”指的是美好、吉利的意思。 吉祥物的意义就是能够带来吉祥,寓意美好的事物。
中国历来有“吉祥如意”的说法,所以许多事物都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如喜鹊登梅——喜报捷传;莲(连)年有余(鱼);龙凤呈祥等。那么这些形象为什么能够代表吉祥呢?其中有着怎样的文化含义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聊聊这具有浓浓“中国味”的吉祥物吧!
一.动物篇
1.龙 作为华夏大地上的“图腾之王”,龙的形象可谓是最为常见的吉祥物之一了。从最初的图腾崇拜到现在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的“龙画”,其形象的演化过程也体现了我们民族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愿望。 古代帝王自称“真龙天子”,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或者是龙的子孙,用图腾的形象标志来象征自己的地位。而普通老百姓也把龙当作是带来幸福的吉祥的象征。
2.凤 在汉民族的图腾中,凤的地位仅次于龙。它既是神鸟,也是祥瑞之鸟,还是女性之美称。 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喜欢在建筑物顶上绘上凤凰的模样,据说这样就能“飞檐凤阙”、“丹凤朝阳”,表示对皇权的歌颂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至于民间,每当有了喜庆之事,人们也会“凤冠霞帔”、“凤求凰”,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期盼。
3.麒麟 传说麒麟是由麒麟幼仔进化而来,且只有麒没有麟,故名“麒麟”。它长着鹿身、狮眼、麒麟角、牛尾,头上还长一角,形状与神龙相近。不过它的个头可比龙要小多了。 因为它是上古先民想象中的仁兽,而且长得慈眉善目,故常被视作吉祥之物。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其《满井游记》中就有“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但是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气候转暖,原本生活在北方的麒麟也逐渐向南迁移,甚至出现在江南地区的园林之中。
4.乌龟 关于乌龟的吉祥含义,想必大家在看了央视春晚冯巩和朱军表演的小品后就再清楚不过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就认为龟是有灵性的动物,能感知吉凶祸福。所以在当时人们就用“卜龟”来占卜,而在汉武帝时期更是首创了运用乌龟壳进行占卜的方法。 直到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遇到喜事,比如儿孙考上学或者家中有年轻人找到工作,还会用“喜龟”来进行庆祝。
5.蝙蝠 之所以把蝙蝠列入动物类吉祥物的行列,是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它具有“避邪”的功能。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着一个名为“沃之野”的地方,生活着一种名为“沃之民”的国家,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不祀,惟祀狐、狸、蜂、蚁”,简单地说就是不尊敬神灵,只信奉狐狸、山猫、蜜蜂和大蚂蚁。 在古代,人们认为“沃之野”的民宅周围应该有繁茂的树木,屋前屋后有泉水或池塘,而且应该养殖蜜蜂、饲养良马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事业顺利、人丁兴旺。如果有枯木、水井、荒滩、秃岭等不合乎传统的景致,就会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象征。 而蝙蝠的形状又与狐狸颇为相似,并且飞翔的样子很像蜜蜂,所以将它列为吉祥物之一。
二.植物篇
1.松柏——“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而其中的松和柏更有着“常青树”之称。 古人喜欢用“松竹梅”来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用“松”来形容有气节的人,用“竹”来隐喻品德高尚的人,用“梅”来象征高洁的知识分子。它们也被用来作为吉祥物的原型,传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2.莲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成为了西方净土的象征。而早在佛教兴起之前,莲花就已经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屈原在《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句子,说明莲花很早就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除了本身的外表特征外,莲花带来的吉祥含义跟佛教传入也有一定关系。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尼波罗河中洗去世间烦恼,登上彼岸,因此尼罗河也被称为“利沙河”,意思是“吉祥的河流”。
3.牡丹 要说什么花儿最富贵?那肯定非牡丹花莫属。古往今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牡丹情有独钟。 唐代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的诗句,描述的就是人们在看到牡丹盛开时的喜悦之情。而这种喜悦也延续至今,每年春末夏初,人们依然会前往各地观赏牡丹,期待能在百花之中脱颖而出,拥有幸福吉祥的美好日子。 有人还将玉蝉、玉兔等列入吉祥物的行列,说明虽然这些形象较为单一,但赋予的意义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