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从何时发行?
1870年,李鸿章派德璀琳赴欧洲洽谈修筑铁路事宜。在途经新加坡时,他收到国内寄发的一张加贴“官报”的“红印花加盖暂作邮政试办”的信件,这是中国邮政使用的最早邮资凭证。 红印花加盖暂作邮资凭证使用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多时间,但发行数量较大,共有4种面额,126个版别(包括改值票和补印版),是集邮界公认的“邮票大类”之一。 “红印花加盖暂作邮资凭证”于光绪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882年1月5日)开始印制,至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公元1885年3月1日)停止发售。据目前统计,共计发行了四种面值:1分银、2分银、3分银、5分银,其中1分银又分为“无齿”与“有齿”两种;2分银也分为“无齿”与“有齿"两种;3分银只有“无齿”一种;5分银也有"无齿”与“有齿”两种。以上四种面值的邮票共126个版别。
还发现有少量“红印花加盖‘天宝’邮票”,这种票的面值为5分银,由清政府与1882年至1885年间委托英国伦敦伯纳德公司印刷厂代印。由于该厂使用了新的印刷设备——“高尔登滚筒”,所以这一批邮票又被集邮者称之为“高尔登邮票”或“天宝”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