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是不是真的?

能圣永能圣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云南与缅甸翡翠玉石矿源仅一河相界的从业者,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现在市面上90%以上的“缅甸翡翠”都是假的! 假到什么程度呢?这些“缅甸翡翠”可能连玉都算不上——它们不过是一些质地松散、结构粗糙的石头,经过酸洗、染色、填充等工序,仿制成绿色的翡翠块状或柱状,再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首饰品。

如果你买了这样一件“缅甸翡翠”饰品,拿一块普通的玻璃或者一块玉髓,用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去砸它,只要不是太傻,应该都能分辨出来它的真假吧……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这还算不得骗术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在于——即使你把这块“缅甸翡翠”用高压锅煮、用高压锅蒸、用刀子刮、用手掰,它竟然都不会坏掉! 用句俗语来形容这种工艺制作的“缅甸翡 翠”,那就是:外行瞧着是鸡蛋,内行看着是塑料。

为什么这么多商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冒充“缅甸翡翠”呢?原因无他,因为成本低、利润高而已。 一块原料经过简单的雕刻就可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而由于原料本身质地松散的关系,即使不经任何处理,它的颜色也不足以鲜艳到让人怀疑是假的。 如果要对 抗 色,也可以采用简单的方法,例如浸泡在溶液中几天,它就会变得绿油油的了。 而一旦染了色的料子,再用强 酸浸泡,再填充胶体,那就更完美了。 就这样,一套流程下来,价格低廉的劣质材料就可以变成身价不菲的“缅甸翡翠”了。

印敏华印敏华优质答主

假翡翠分为两种:一是玻璃仿翡翠,二是石料仿翡翠。玻璃仿翡翠的制作是将玻璃原料熔融,然后与其它添加剂一起浇注在模具内冷却而成的。石料仿翡翠通常采用与翡翠颜色相似的石料,如绿辉石、阳起石、黝帘石等。由于这些石料具有与翡翠相似的鳞片状变晶结构,常被称为水沫子、昆仑玉、绿玛瑙、纳贡玉等。它们与翡翠的主要区别在于折射率和密度均低于翡翠,且石英脉不发毛,色斑呈团块状,变晶结构不均匀。如果仔细察其外观和结构,不难与翡翠区别出来。

目前,翡翠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翡翠B货”和“翡翠B+C货”,对广大消费者和收藏者产生了极大的迷惑性。所谓“翡翠B货”,就是指用酸液浸泡处理,去掉了翡翠原有的杂质和色斑,然后充注密蜡或树脂的处理翡翠,它一般用于对低档白色翡翠进行“漂白”处理;所谓“翡翠B+

C货”,就是指对“翡翠B货”再进行人工着色处理之后形成的假翡翠。鉴定“翡翠B货”和“翡翠B+C货”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查石花:凡是经强酸浸泡后的翡翠,其内部的石英质颗粒“石花”均显得透明干净,无绵和杂质包体。同时,由于强酸已把原生色破坏或吃掉,因此,绿色等色斑不呈丝瓜瓤状或菠萝状,而呈不规则的点块状,“翠性”不十分明显。

2、查色斑:凡是经强酸浸泡后的翡翠,虽然原有的色斑和杂质被破坏或吃掉,但由于强酸腐蚀翡翠的结构不均匀,因此,它的表面常有腐蚀皱纹和裂纹。同时,由于胶质的不均匀吸附和充填,使翡翠表面呈点状、网纹状等不同色斑和色差。

3、测折射率:凡是用酸浸泡处理的翡翠,其折射率常低于天然翡翠,因此,可用偏光宝石折射仪来测量它的折射率。对“翡翠B+C货”着色部位的折射率较低,并呈网纹状分布。

4、查滤泡:对用酸浸泡处理的翡翠,可测它在滤色镜下的颜色变色情况。一般而言,强酸浸泡处理的翡翠在滤色镜下呈浅黄红色,但其红色斑块常与未变色部分界线明显,很容易识别。对“翡翠B+C货”,凡着色部位均呈浅黄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