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的透光?

田奇恒田奇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透光”在翡翠行业内其实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它指的是在强光的照射下,透过翡翠晶体看到下方物质(如纤维状物质)的存在。

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强光照射下,下方有东西,且能看见,也就是透过去的光线可以被眼睛直接观察到 。 而对于“不透光”呢,则很好理解,就是在强光下,下面无物质,自然不会有什么光可以透下去被肉眼所看见——即所谓的“不透光”。

而之所以会提到这两个概念,是因为这俩跟“种”“水”有关系! 在业内,常通过“种”“水”来区分高档与中低档的翡翠,其中种是指结构,水则是说透明度;而这两个指标实际上就跟“透光”和“不透光”的概念相关联。 “种”好,意味着结构致密,不容易“透光”——也就是不易看见下方的物质存在;同时,如果“水头”长(即透明度好),同样也会“遮光”、令光线难以穿透。 所以理论上来说,种好的翡翠必然是不透光的,而水头长的翡翠,也往往是遮光的,即我们常说的“种好不透明”或“水好不透光”。 但实际情况可能没这么绝对,因为影响光线是否能投射到底部因素还有很多。比如:

1.底部的反光作用,有些翡翠底部会有一层灰白色的底子,这种底子的存在会让光线反射回表面,从而让我们看得见光,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透光”,只是反光照而已。

2.光线的强弱,如果是很微弱的光源,即使种水和透明度都不错,也没有足够的能量能够完全“穿透”进入内部,这样就会导致看起来并不“亮堂”,而一旦增强光源,就可以发现内部的“美景”了。

3.光线角度,这点不言自明。如果从顶部向下照的话,不管啥样的翡翠,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但如果从侧方45度角或者下方仰视的话,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手机拍照功能中的“全景模式”,只不过这个全景是立体的……所以不同角度的光源也会影响整体效果。

吴菁菁吴菁菁优质答主

所谓透光,一般是指将翡翠置于普通灯光(非有色灯光)之下,从翡翠背面观察其透光性的强弱。一般而言,翡翠的透光性强弱与翡翠的“水头”长短密切相关。通常,水头越长,则透光性越好;水头越短,则透光性越差。优质的翡翠,透光性好,透明至半透明,内部的纤维状矿物晶体交织得十分紧密,手摸上去光滑圆润,很“正戳”,即俗话说的“顶头”。在透射光下,光亮集中而晶莹剔透,并具有一定的“起胶”效果或“起莹”效果。“起胶”是指翡翠具有像蛋清或浓缩后的牛奶所呈现出来的胶质感;“起莹”是指当翡翠受到透射光照射时,所呈献出来的幽绿色调的、微微游动的、好似深潭中的粼粼波光。一般而言,只有优质翡翠才可能出现此效果。差一些的翡翠透光性也尚可,微透明至不透明,内部的纤维晶体结构或粒状晶质结构相对比较紧密,手摸上去有光滑感,水头稍“欠火”,但在透射光照射下,虽然可能也会显得有较强烈的“起莹”效果,但绿色调显得黄暗而不能集中。低档翡翠在透射光照射下,常常呈现暗青色且有明显的水纹效应。

有些玻璃地或冰种在透光下观其内部常可看到些红、黄、黑等色的丝线,此属翡翠原生色及晶体杂质,此丝线与翡翠的质量无很大关系。而有些则可能在透光下可见到浅黄色的丝线或絮状物,这有可能是染色所致,要注意提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