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地代表什么?
楼上的解释很专业,不过有些深奥,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说明:拿一块天然翡翠料子,把它做成两个佛公,一个是正方体的,一个是水滴形的;然后分别把这两个佛公拿去进行加工,抛光,上蜡等工序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暴晒7天,然后把它们放在阴暗处静置7天后,再拿到阳光下暴晒7天……如此循环往复100次,然后再仔细观察它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变化了——其中一方已经全干了,而另一方还是水润欲滴。
为什么呢?因为水份在翡翠里是自由流动的,可进也可出;也就是说,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水份会自然风干。而人工干预的话,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防止水份散失的:比如雕刻成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构件(既不让阳光照射进去,也不会让水份从表面蒸发)、涂上一层特制的防护漆或者胶粘剂等等。 地张,就是翡翠本身含有的一定量的水分和其它矿物质的结合体。它决定着翡翠的亮度、颜色、透明度,以及耐久度(即硬度)和抗压强度等等因素。所以,人们常常说“种”、“水”、“色”、“底”的好坏。
当然,除了天然的成分外,地张中还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的成分,比如氯离子(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含量过多,就会影响到佩戴者的健康,因此必须通过染色或者其他方式去除这些有害元素,才能达到优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