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葫芦指什么?
我这么回答吧!种、水、色、工、形这5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分的话,一般满绿(阳绿)的蛋面(或正方形雕件),种水色至少6分以上,如果还附带荧光效应或者棉少的话,可以打到8分左右。 那没有种的蛋面(正方体)最多值几钱呢? 种水色3分,就算有荧光,顶多4分了,那么这块料子价值就是2000元以内了;如果是豆绿的蛋面(正方体),种水色2.5分,就算有荧光,顶多3.5分,那么这块料子价值就是1500元以内了;如果是干青(墨绿)的蛋面(正方体),种水1-2分,就算有荧光,顶多2-3分,那么这块料子价值就是700-900元之间了。 当然,这是按最大值计算的,实际上大多数的蛋面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种水色,如果有荧光的话也不会很强烈,这样的话,价格还要再往下翻一翻。
不过,有些人喜欢种头好的料子,这种人通常不怎么关注颜色,只要能种水好颜色辣就行,这类蛋面(正方体)的价格就要另外算了,毕竟极品的老坑玻璃种蛋面(正方体)非常稀少,要算大几千甚至上百万一块也并非虚言。 所以,各位翠友在选蛋面的时候还是要多留意种水色这三个要素,至于荧光和棉这些可以在其次考虑。
翡翠里面的葫芦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从字面理解就是“红翡”里面包含了“绿翠”,或者“绿翠”里面包含了“红翡”,在颜色分布上呈现两部分的分界状态。
“葫芦”的称谓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颜色的形状如同葫芦一样,属于俏色的一种,“色出青中”是非常完美的葫芦俏色。第二种是翡翠的色根形状为葫芦形状,里生外熟的表现形式称为葫芦。在翡翠里面里生外熟是非常重要的认知依据,是判断翡翠颜色是否脏色、邪色的标准,因此这种表现形式称为葫芦也是可能的。本篇只讨论第二种表现形式。
“葫芦”在自然界中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藤蔓,结球形或卵形的果实,嫩时青绿色,老熟时色变黄,我们把翡翠中类似葫芦内外颜色变化的结构形式称为“葫芦”。“葫芦”一般从外到内颜色从翡色或玻璃种白色变化到翠色,外白内绿。如上图中所示,在绿色部分的包裹体较多,绿色在向周围透明的区域扩散,形成颜色的过渡带,非常明显的体现了翡翠色根从有到无的过程,色根内部的颜色浓艳,周围的颜色变淡,与外围基本可以划出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而且色根外围存在类似于玻璃种的白色区域,也就是常说的“外白”,这种绿色被称为“外白内绿”,又称为“里生外熟”。“里生外熟”的翡翠颜色一般为纯正的艳绿色,颜色与周围呈明显的分界,颜色界限之外的区域通常为冰粒种、玻璃种、紫罗兰或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