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多少光谱?

鞠崇坷鞠崇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光度测量的一个指标——色散,它反映的是材料对不同波段光线的吸收能力,也就是色散率,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 D 为色散值,入1和入2分别为材料和空气的折射率,λ1和λ2是两条相邻的光谱条纹的波长,n是材料的折射指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要降低物体的色散就要提高材料的折射率(增加透镜的度数),或是缩小两条相邻条纹的波长差。而在珠宝玉石领域,人们更看重后者,因为影响色散率的因素很多,而改变条纹波长比较困难。为此,人们提出了另一个概念——“色散等级”,用于衡量材料对光谱的颜色特征。

与色散一样,“色散等级”也是一个相对值,用符号D来表示,其数值与色散计算方式相同,只是此时入1和入2对应的不是两个相邻的光谱条纹,而是三个或更多相邻的光谱带;同样地,D的大小受制于光谱采样密度,不能无限大。不过,随着D值的增大,色扩散的情况会明显变弱。

一般来说,D值越大的东西,给人的感觉越不刺眼,比如绿色宝石中的祖母绿、红宝石中的鸽血红以及珍珠中的海水珠,它们的D都在35左右,因此看起来柔和悦目。与之相反,白水晶的D值为96.8,黄晶的D值为44.5,虽然它们在颜色上显得饱和明亮,但注视很久之后会觉得眼前有一丝晕花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色散等级”的概念源于光学,但它同样适用于评价天然翡翠的价值。在天然翡翠中,无色透明冰种及玻璃种的“色散等级”很高,一般大于30以上,此类翡翠原料或成品适合各种风格的首饰设计,可以塑造出清新淡雅或者华丽炫目的效果。 而带有颜色的糯种或豆种翡翠的“色散等级”通常较小,一般在10-30之间,因此这类翡翠材质更适合做一些精致小巧的配饰,或是做成仿古风格、异域风情的首饰。

通舒妍通舒妍优质答主

关于什么是“光谱”就不说了吧(不知道的话百度搜一下) 然后简单说下我看到的不同光线的颜色表现,当然由于照片的局限性以及手机拍照问题可能看不清楚或者色彩不够准确等客观因素存在,还请见谅哦!

1、自然光的光谱:自然光就是太阳光啦,这个在知乎应该有很多文章,不多说; 2、手电筒打在冰种水头好的玉身上是白色或微微带点绿的颜色,这是透射光下的颜色,如下图: 3、手电筒照射在手镯上反射回来的白光照在手上的时候可以看到淡淡的绿色光线,这也是反射光的色彩效果: 上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手镯表面为白色,但是里面是有绿色的(因为绿色是在内部形成的色调所以外面看不到);而且,这种绿色并不是特别均匀而是有深有浅的样子,就像水波纹一样,这就是由晶体结构决定的。

4、强光灯照在糯种水头好的玉身上的颜色则是黄黄的,如上图所示;而如果是豆种的玉身则会更偏黄色一些甚至有点发棕色的感觉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