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翡翠玉有区别吗?
“翡”和“翠”是两个不同的字,但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都从“夕”部。 “翡”(fei)的本义是赤色,而红色在古代属于正色之一,因此“翡”可以指代红色;而颜色中红色的衍生物,如“绯红”“鲜红”“绛紫”等,也都能从“翡”中得到解释。 由于红色经常与血液联系起来,所以又引申出了“青白色”“微黑红色”的意思——“翡”也可以用来比喻鸟雀的羽毛。 不过,这些含义都和“翡”本身的颜色相去甚远,所以后来“翡”就固定表示“红玉”了。
古人对颜色的分辨能力没有我们强,他们眼中很多现在所谓的同一种颜色其实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混合成的,所以我们把“翡”理解为红色未必就很准确。 比如王逸注《楚辞·招魂》“翡翠珠被”时就说:“翡,火齐也。今谓之赤珠。”火齐其实就是火齐珍珠,是一种红色的珍珠。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翡”就是“赤”,而“赤”又是红色的。 然而“翠”就不一样了。
古书上经常出现的“翠”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绿色的玉石,另一种则是翠鸟。其中后者显然不是“玉”。而且因为“翠”指的是翠鸟,还是名叫“翠”的鸟,所以这个词又多了一个意思——雌性的翠鸟。
除了这两种含义外,“翠”还有“青绿色”的意思。 不过,在所有的词典里,我都找不到“翠”是指绿色玉器的证据。所以“翠”到底是不是绿宝石,这个问题还真有得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