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毛货是翡翠成品的几成?

阙云若阙云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要说的是“翡翠毛料”和“翡翠成品”这两个概念是不太一样的。 “毛料”,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指的就是还没有加工的原材料——“没有打磨、没有雕刻”——这就是毛料的本质属性了;而“成品”则是完全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最终艺术品——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打磨、雕刻而成。

不过呢,行内一般把“毛料”特指翡翠原矿石,也就是天然形成的、具有美观可观赏性的晶体矿物或晶体集合体,但这样的定义还是太宽泛了些。 为了便于讨论,我这里就再细化一下: 翡翠毛料就是未经任何人工化学处理(浸泡、加热等)的天然翡翠材料,其颜色、外观和内部特征(结晶颗粒大小、结构排列方式等)都是自然形成的结果。也就是说,在“毛料”这个范畴里,“天然性”是最基本的一个属性。 而“成品”就没有这么严苛的自然属性要求了,它可以是人工处理的,也可以是非人工处理的,取决于该成品的形成过程: 只要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最后呈现出美观的艺术品,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品”。当然,这种艺术作品可能价值不菲,但它们一定是可以合法流通的商品。 既然“成品”可以在天然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加工,那它的种类和形状就可以千差万别了,但无论如何多样,只要它是合格产品,就一定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价格也是可以被市场充分接受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成了:一块天然的“毛料”,怎样才能做成一件完美的“成品”?这其中又牵扯到多少道工序啊? 先来说说毛料吧!一般来说,我们把刚开采出来的矿石叫做“毛料”——当然啦,这是指的翡翠毛料。它们普遍个头都不大,大部分形状都很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有一些甚至还有裂痕。

上图这粒毛料只有手指甲那么大,可是价钱却很高哦!因为它是满绿色的,而且种水都很好。 除了部分宝石级翠绿色翡翠毛料外,大部分毛料其实都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显得比较“淡”,比如上图那样的浅灰绿或者浅蓝色。不过呢,这些颜色的存在也有它们的意义——因为它能衬托出玉质本身通透的感觉。

如果毛料实在太淡,感觉颜色几乎要消失不见,那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来改变现状了:要么通过染色剂染成浓郁的春色(如下图这样),要么先用酸洗,再用颜料着色(下图这样)——不管是哪种方法,最后的作品都难免给人一种“后天加工”的印象。

当然,也有一些毛料一采出来就是绿色很浓郁的样子,但是绿色过于单一、均匀,又没有明显的瑕疵,这样的毛料做成品的可能性很小,往往只能做镶嵌类饰品,或者雕成尺寸极小的挂件。 上面说了那么多关于毛料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简单聊一聊成品。

其实做出完美的成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最后的设计和制作——比如原料本身的特点(颜色、质地、透明度等等),设计者的创意和精神,工匠们的手艺和态度……种种因素都会影响最后的作品。

在这诸多因素中,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只有事先设计好了,才能决定最后如何动手制作。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原材料的优缺点去进行合理的构思,并且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扬长避短。

例如这块料子,虽然整体看起来绿得挺浓郁,但是色块较大且较为刻板,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能将绿色突出的同时,把料子本身的缺点(色板过大、分布状态呆板)尽量遮掩?于是我们可以通过雕刻的方法,将原本色板连成的绿色分割开来,使其更灵动飘逸一些;再通过抛光,把本来就不算太清晰的绿色进一步凸显,从而令整块原石的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太叔诗雨太叔诗雨优质答主

1,首先,我们看一下毛石(料)的成品率大概有多少。 如果是切涨的料子的话一般能有50%左右的毛货可以出成品了,但是也有部分切涨了却只能做废料的。如果是一般般的料子那就更惨不忍睹了。 当然也有很牛的切工师傅能切到70-80%的样子,不过这种师傅可遇不可求啊!!!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把那么好的玉料都切掉的。至于那种烂七八糟的料子切出来就毫无意义了,直接扔给工地吧……

2,然后我们再看看成品的售价多少能卖到手上。 一般来说普通小件成品4/6/7折左右的价格就可以拿到手了(看产品而定);中等价格的一般都是3.5/4折这样子的。而像一些特殊的产品比如“蛋面”,“手镯”等等则是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定了啦~所以呢~还是先选好款式然后再去砍价会比较靠谱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