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翡翠和假翡翠哪个轻?
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有点伪,因为“真翡翠”这个词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天然翡翠A货是指纯天然生成的,在质地上没有人工优化处理的玉器,而无论是B货还是C货(现在基本上已经很少见了),都是经过人为处理的。虽然经受了不同的人为处置,但它们本质上的属性仍然是翡翠(这点与和田玉不同哦!)所以不存在“真翡翠”这个概念。
我们只能这样区分天然的A货与处理的B、C货:未经处理的为A货,经漂白充填的为B货,而经染色处理的为C货。 那么为什么不说处理过的翡翠是假货呢?这就要提到一个名词:仿冒品。什么是仿冒品?国际知识产权组织这样定义:“任何由人造材料或任何其他非天然物质组成的,或者与其颜色相当的物品,都属伪造品及仿冒品的范围”。也就是说:凡是人造的材料或者其它非天然的东西,都属于仿冒品。
既然天然翡翠与仿冒品的划分是以是否经过人为处理来区分的,那么自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未经处理的翡翠是天然翡翠,是A货,属于真品;而经处理的翡翠不是天然翡翠,而是仿冒品。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两个问题:如何界定天然与仿冒?以及用什么标准来判定孰真孰假? 对于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最容易界定的,天然的就是天然的,怎么造假也换不了其本身的性质。不过这里面需要指出的是:天然未必就真是“真品”,例如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矿石可能本身就属于“次品”,比如水头很差,结构粗糙,硬度不足等。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是见仁见智了。 我们首先想到的评价标准就是:以天然材质为标准,看它象不象……但是天然材质的标准又如何衡量呢?不同的天然材质互相比较显然不能作为评价标准。比如说瓷器与玉石比瓷器的细腻度,铁与铜比硬度和光泽,这都是不合理的。
其次是价格,然而价格这东西太主观且受市场影响过大,也不能用来作为判断真假的标准。 最后恐怕就只能寄希望于检测机构的结果了——不过如果检测者操作规范,仪器合格的话,这种结果应该是很靠谱的。
总之,真翡翠与假翡翠谁重谁轻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除非我们能先统一什么是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什么是假的“红橙黄绿色调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