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口如何看翡翠?
“断口”在翡翠鉴定中是一个重要的术语,它是指两块被切割开(或磨平)的翡翠表面的相互接触面。 通过观察判断翡翠断口的形态对鉴别天然翡翠和人工处理翡翠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经过处理的翡翠断口不整齐,没有自然的层次,而天然的A货翡翠断口呈不规则状,具有自然分层的特征;B+C货翡翠大多是经过高压填充处理过的,其断口处会呈现出玻璃光泽,并且有胶质的附着;C货翡翠多为人工染色翡翠,其颜色多集中在翡翠的断口中,且颜色与底子的过渡不自然。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鉴定过程中要注意翡翠本身的质地结构,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断口来下结论。一般来说,只有当断口镇面上的石纹、杂质等特征对鉴定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时,才需要将其作为主要的鉴定依据之一。
其实除“断口”外还有另外一个术语——“剥层”,它与断口是同义词但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剥层”是指在翡翠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脱玻化产物,通常呈丝网状分布,厚度约1mm左右,常分布于翡翠的原生裂隙中或者表面凹坑内。这层物质是由翡翠内部的颗粒间胶结物溶解而成。这种胶结物往往含有铁、锰元素,因此呈浅红色调。
虽然翡翠的天然断口和不合理的剥层都可以作为假翡翠的鉴定依据,但是不能仅仅因为断口或者剥层就武断地下结论。毕竟市场上一些品质较好的B货翡翠,它的内部晶体排列比较有序,而且没有明显的裂纹存在,所以看起来十分光滑平整。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它是假翡翠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要想真正识别真假翡翠,还需结合其他多种方法综合进行考虑才行呢~ 以上就是我对断口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