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玉什么区别?
“玉石”在现代的学术概念中,是专指“软玉、硬玉(翡翠)”这两种。其中以和田玉和翡翠最为出名;而其他的石头,则称为“石玉”“玉石器”等。 所以如果从词源角度来讲的话,只有和田玉、翡翠能叫作“玉”;其他的东西都只能叫“石”或“玉石”了 比如说“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的蓝田玉、“金镂玉衣”中的玉衣、“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中的骰子等等,都是石头——只是质量好,漂亮而已。 但是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是玉?”,我只能说我不知道……这已经超出了学术范畴了:-) 那既然如此,我们就来说说“玉”这个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东西吧~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在把玩着一种被称之为“玉”的石头;这种石头外表光滑,颜色多样且大多为不透明状,硬度一般在6.5到7之间[1]——这样的石头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但偏偏就中国偏爱它;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围绕着这种漂亮的石头发展起来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会这么喜欢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头呢?这个问题恐怕还得问中国人自己:)
首先我要说的是,中国自古就有赏玉、藏玉、佩玉的习惯,这在今天仍然没有改变;虽然很多现代人并不怎么玩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玉或者不崇尚玉的文化精神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代表着美好与尊贵: “君子比德于玉”——孔子认为人的美德犹如玉的品性一般,温润而泽,有如自然之理,含蓄内敛;“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老子用玉来比喻至高的道德规范,并由此衍生出“德润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一系列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理论思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南北朝时,高欢想收北魏帝国的玉玺,大臣魏收将玉玺砸个粉碎,以示绝不妥协的气节……
这些故事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精神和道理却一直被传承到现在,影响着一代代人 所以我想,玉之所以能得到中国人民如此的厚爱以及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应该就是因为以上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