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磺胺粉是哪生产的?
“磺胺”这个名称并不准确;其次,它并不是一个“粉末”,而是一个染料,最后,他并不是由民国时期的中国生产。
1、“磺胺”是什么 磺胺(Sulfanilamide)是一个简称,全称应是4-氨基苯磺酰胺或4-咪唑烷基苯磺酰胺,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对氨基苯磺酸(PAPS)和咪唑烷基氯甲酸酯(MCI)。其中,PAPS来自苯胺(Aniline,别名阿尼林或苯亚胺),而MCI则是一种染料中间体。 PAPS的制备过程如下: 从苯胺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得到PAPS。 MCI的制备较为复杂,这里就省略了,可以直接百度。 最后,将PAPS与MCI混合,即可制得磺胺染料。具体的反应原理可以参考百度百科[1]。
2、什么是“染料” 染料就是可以染物质的色素。我们日常所用的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两大类。其中,合成染料又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 而磺胺作为一种染料,它具有染色的性能,可以被用来染布。
3、哪国制造的 现在市面上的商品化磺胺染料,大多数是由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制造生产的。其中,德国和日本的磺胺染料主要以碱性染料的形式存在,而中国台湾的则多为酸性染料。 因为中国的印染业起步较晚,所以中国的染料行业主要是以中性染料和中性助剂为主,对于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这两种类型,发展均相对迟缓。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才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曾经有大量生产磺胺染料,并销往世界各地。但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外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原有的污染严重的染料生产企业纷纷被关停。如今能够存活下来的染料企业,大多已经实现清洁生产和环保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