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书法挂在哪?

臧湘萱臧湘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秋,四十四岁时第一次到齐鲁地区游览,写有《登兖州城楼》一诗,其中有“斯民得暂休,塞上风云清”之句。这年冬,又写下了《望岳》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两首五言古诗。 《望岳》诗是诗人初游泰山时所作。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夏天,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漫游吴越和齐赵地区。他先后到过山东的泰山、封禅、临岱、石径等山,还到过河南的嵩山、少室山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等。这些名山大川不仅陶冶了诗人的情操,开阔了他的胸襟,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在这以后不久,他就写了《望岳》诗。这首诗前四句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后四句写诗人从望岳而产生登临泰山极顶的愿望,表达作者不甘平庸、奋勇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与远大抱负。其精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如出一辙。

全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以沉着雄健的笔触描绘出望中的泰山形象及其壮丽多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颂以及对攀登泰山的决心和雄心壮志。此诗被后人视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由于唐代的科举考试采取殿试的方法,考生要参加皇帝主持的复试;因此考生中凡属出身寒门的下层知识分子往往自比野鹤、孤云、寒花、秋草之类,以表达他们洁身自好的品格和傲视权贵,不屑趋炎附势的情怀。而像杜甫这样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老杜”,虽然生活也不富裕,但总觉得自己与寒门之士相比自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所以他在诗中用“泰山”来比喻自己,而且以一个“夫”字发问,可见杜甫对自己还是相当自信的。至于“一览众山小”一句则更是将杜甫的自负表露无遗。 事实上后来杜甫也确实有过两次登临泰山的机会——不过那已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前夕的事了。当时杜甫正在兖州做官,曾应刺史崔诸之邀,游览过泰山。

优质答主

我的字挂在家里客厅正中央,一抬头就能看到 。 我觉得这是件挺美的事情啊! 这不是把字挂起来吗?怎么还要问我这种问题呢.... 是不是题主是第一次买这样的字画,对这种艺术作品不是很了解呢 所以我简单说两句吧——(因为字数有限) 第一, 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比如你是装饰用的还是送人的; 第二, 再考虑一下自己喜欢的风格和字体。 第三, 最后考虑价格因素 如果以上都清楚了,你可以直接选择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