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挂轴如何挂?
这个问题很有趣,很有意思!我谈谈我个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解。 首先,我想说的是,你问的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根本不成立——因为中国的字画是“挂画”而不是悬挂在“轴”上。因此没有所谓的“如何挂书法挂轴”的问题。只有“如何才能把字挂到墙上”这种问题。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首先要搞清楚几个名词的含义。
一、什么是“挂轴” “挂轴”的本义其实是“挂扇的帘子”,因为古时候中国人用扇子作遮阳挡风的工具,且一般用竹木制成(注意不是竹子更不是木制),比较轻,所以通常是一折二地打开来使用。而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又常常在空调屋里呆着,往往需要扇风解热;但直接用手拿着扇子会弄得手很酸,因此古人发明了一种挂在椅子背上的折叠式“折扇架”,以便于拿扇和扇风。而这个“卷轴状”的的“挂扇帘子的装置”也就顺理成章地演变成了后来我们熟知的“书画挂轴”了^_^
二、什么叫做“竖幅对开” 这个其实很好解释,就是一幅横幅画作被从中间横着切开了(即竖向对折)成为上下两等份,然后分别被装裱成两个“扇面状”的“单片”,再将其重新安装回原来的长方形框架内。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副“可以立起来的横幅对开作品”。 这种装裱方式的好处在于既可以很方便地把整篇文章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阅读欣赏,又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对内容进行分割或整体移动以适应不同场合与需求的变化;而且由于篇幅小,便于收藏携带等等优点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汉文化圈最为普及的一种书画作品的装裱形式。
三、其他装裱形式 既然提到了“竖幅”和“横幅”,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同样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极为重要的两种装裱样式——“条屏”和“中堂”。所谓“条屏”指的是将多副相同尺寸的作品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装裱成固定形状的艺术品;“中堂”则是将一整张大幅作品按特定比例裁切成若干小块后再行组合在一起而成的装饰物。
四、最后再说一下有关“轴”的一些知识 我们常说的“书画挂轴”是指已经完成了装裱工序并可以挂在墙上一同欣赏的一类艺术品;而“立轴”顾名思义就是指这类作品尚未完成装裱前处于“半成品”状态下时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有些书法作品在创作完成后就直接装裱成了“立轴”)。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前者能够自由悬挂观赏;而后者也具有一定可移动性;不过后者相对而言更容易损坏一些罢了…… 以上就是我对题主所提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