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书法如何欣赏?

沃妍娜沃妍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52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书法艺术的发展道路——和青年同志谈学习书法艺术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当时人民日报文艺部主编、著名文学批评家严家炎先生(已故)。 在这篇文章中,严家炎先生指出:“在当代的书法家当中,以草书而著称的,有林散之先生和章草专家雪樵先生”。 “……我们研究书法理论的人对林先生的草书是很钦佩的。他的字既有晋人风韵,又有自己的创造,特别是晚年作品,气象浑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他主张把王羲之的‘美’和颜真卿的‘雄’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努力是有意义的;但他又主张不要学唐人的法帖,这就不对了……”“我认识林先生多年,没有见过他临过唐人的什么帖,也从未听到他说过要避开唐人法帖的话。” 当时的舆论界认为林老是一位优秀的草书家,并认同他为现代草书发展开拓道路的先行者之一。 这篇短小的书评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直接促成了林老的几次进京之行。其中一次就是去见这位署名“家炎”的批评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术界和社会界就林散之先生在草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已有公论。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文革”的爆发,林散之先生的评价再次陷入低谷。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开始重视文化建设的复兴工作,有关林散之先生的研究与评价才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这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历史事实已经无法考订,加上某些不怀好意的人从中作梗,使人们对林散之先生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一个“文革”前被批判、七十年代初又被冷落的“右派书法家”形象上。这样的负面看法一直延续至今未能消解。因此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将林散之先生列入“现代丑书四大家”“当代十大丑书家”之类的所谓名家排行榜的文章。

事实上,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一些学者开始对这一现象感到忧虑了。如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李仲兴先生于九十年代末曾著文指出:“‘四人帮’倒台后不久,有些报刊上出现了不少关于林散之的评传,这些评传的作者对林散之以‘右派’或‘反革命’的身份加以介绍,有的还有意无意把他描绘成一个江湖术士似的人物。这是非常不符合史实的,也是对林散之先生的大不敬。”他还引用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先生的评论说:“近二十多年来,对林散之的评价是不公正的。因为有些人总爱以政治标准来衡量一切,所以长期以来只讲林散之是‘右派’书法家而不讲他是个优秀书法家的事实就被埋没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情况略有好转。但直到最近十年,才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重新评价林散之先生的活动中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充分肯定林散之先生创作成就的同时,还注意到了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缺陷以及时代局限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人们的视野渐渐摆脱了狭隘的政治化视角。

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专业学者介入到林散之研究中来,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表了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地位将会越来越高。 附注一:本文所引严家炎先生的论述及部分原话都出自《人民日报》一九五二年的报道资料。笔者曾在上海图书馆查找到当年的原始资料,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原文中的一些具体数据已经模糊难辨了。不过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这篇新闻稿的内容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

附注二:本帖主要参考材料为:

1.《人民日报》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四日第一版头条报道,标题如下:【本报北京十二日电】书法艺术的发展道路——和林雪樵、林散之同志的谈话 2.中国文史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论稿集》(作者:林筱之编撰) 3.文物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选集》(编者:林筱之年谱) 4.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出版的王伯敏文集第二卷《书法教育漫谈·书法研究札记·我与林散之》 5.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五年出版的《林散之评传》第278页至301页部分 6.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出版的黄惇文集第四卷《林散之印迹考实》及附录 7.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出版的杨涛文集第六卷《林散之初探》及附录 8.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出版的周志高文集第三卷《艺坛寻踪:〈林散之论》》 第八章至第十章 9.中华书局二〇二〇年至二〇二一年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集》(各卷主编:黄惇、钱宗飞等) 最后补充一点,尽管我自认为以上材料的引用是准确无误的,但由于时间有限且非本人亲睹,故不敢保证所有史料都已核实无误,若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责任应由本人承担,与上述出版机构无关。同时感谢各位读者对我的批评指正!谢谢阅读! 二零二零年七月一日

优质答主

看他的草书,先看他的字,再看他写的字和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章法结构) 然后看他的作品,先看看有没有题跋(如果有的话)或者题款,如果题跋写得不好就忽略不看了 因为我觉得题跋是林散之后自己创作的内容,当然也可以看成作品的一部分; 再看看其作品的正文部分(主要看行与行之间关系) 如果感觉作品有“笔势”,那么就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笔势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连带) 对于有些草书的欣赏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还是需要多看一些名家作品进行提升的 我个人对于林散这样风格的作品还是比较喜欢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这种风格……毕竟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嘛~ 所以还是应该多去研究一下艺术家的作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