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骨书法是什么?
现在,人们一般把用传统笔法书写的、有骨有肉的汉字称为“传统书法”;而不用传统笔法的、没有骨也没有肉的汉字被称为“无骨书法”或“无骨字”。 那么什么是传统笔法呢? 传统笔法的核心就是中锋运笔和提按顿挫。 中锋运笔使线条具有力度感、质感,这是传统笔法的基本特点之一 在中国毛笔字的书写中,执笔的方法有三种:指实掌虚、三指齐力、五指分工。在具体的毛笔字书写时,这三种方法往往并不是单独采用的,而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根据运笔速度的不同,毛笔字的书写可分为行速较快的行笔与行速较慢的顿挫两种基本状态。行笔是传统笔法中最基本的运笔形式,也是传统书法中最重要的书写基础。所谓“行笔”是指笔画的行进过程,它是将笔画从起笔写到收笔的过程。传统写法强调“行笔”时不能回笔,回笔会导致笔画变形甚至断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避免让学生进行回笔练习。因为这种书写习惯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渐渐被舍弃了。
传统笔法中的停顿和提按都是建立在行笔的基础上,因此,当我们的行笔变得流畅时,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停顿和提按带来的艺术效果。另外,由于停顿和提按本身需要力量的支持,所以这两种技法都能够在增加线条质量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此外还有一种折笔,也就是弯笔,在传统笔法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提按照笔画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轻提、重提和中提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提按主要是在笔画的粗细变化方面发挥作用。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只运用提按的话会造成笔画的呆板和无节奏性。为此我们尝试着将其运用到结体中去,即通过改变笔画之间的距离来获得一种新的表达效果——变直为曲(斜)或变曲为直(正)。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无骨书法”的主要特征:在书写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传统笔法技巧(包括提按)。
下面我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为例来进行讲解说明:(王右军《兰亭集序》局部) 第一行“之”“故”两个字的横画都没有采用传统的侧锋入纸法,而是在书写之前先用食指或大拇指将笔杆压住后再开始书写。这就使得这两个字的横画看上去像是以弯笔的形式写出来的.但实际上它们仍然保持了传统笔法的笔路走向。
第二行的“之”字,在书写时将原来的侧锋改为中侧锋,从而改变了传统笔法中的中锋用笔方式。
第三行的“得”字则完全避开了传统笔法,整个一画从头到尾都是以侧锋入纸然后顺势写出,没有任何提按动作。
可以看出,只要不采用传统笔法书写汉字就可以称之为“无骨书法”或者叫作“无骨字”。 无骨字的书写者认为这样做可以打破传统汉字的结构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观中的美感和动感需求。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书法创作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所传达出的情感信息。总之,这是一种很新颖的汉字书写形式。它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美感又有别于传统书体的僵硬刻板。这就是我所要向大家介绍的“无骨书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