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姓应,名寿林(1920-1964)浙江永康人氏 。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书读,却热爱文字。他13岁起在小学教员兼任国文先生,开始学写字。受旧时科举影响,四书五经是必学内容,字则是从《玄秘塔》开始的,后来学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等碑帖。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尤其行草书极具风格。
纵观何山先生的篆书用笔,取秦篆、汉印的用笔为基调,宽博厚重、金石之气郁彰。观其线条,行笔圆厚,起笔落笔藏而不晦,收笔回锋遒而有力,圆浑之态毕现,同时笔中有飞白,使线条有虚实相间、凝重自然之势。读其结体,结构雄放博大,或长或扁,皆从自然,点画映带生辉。
答主本人并不是学艺术的,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做太多的研究和调查,所以答案可能并不那么专业,欢迎各路大神批评指正! 首先回答什么是中国风格的问题。在中国近代艺术史当中,“中西融合”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术语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所谓中国的风格应该指的是一种兼容并蓄、有中国气质的审美态度和艺术作品。
钱币,就是“钱”的“物”“证”。 从商品交换发展来的货币,最初以一般等价物为形式;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种特定物品上,就成了“金钱”(《孔乙己》里说的“洋钱”——外国的货币)或“财物”了——这时它已经是价值的载体和交易中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