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小银人是挂件吗?

滑怀玉滑怀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挂饰、佩饰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装饰方式,在清代时尤为繁盛。不仅帝后、达官显贵喜好装饰佩玉、荷包、朝珠等配饰,就是普通的百姓,也喜欢佩戴自己喜爱之物。

清康熙时,还从西方引进了“银镀金嵌珍珠、宝石及镶珐琅双连盒”,以彰显皇家的富贵与威严。从清代后妃的朝服像及清代书画中仍可见到当时挂饰佩物之繁多,制作之精美。

近年来,在民间发现清代的小银人也比较多,但大多作为银吊饰保存,有单个的,也有成组的。

清代小银人一般为高3-4厘米左右,制作十分精巧,人物的发丝、肌肉、表情都刻画细腻,衣饰纹样的雕琢也非常清晰。清代小银人多以人物故事造型为主,如八仙过海、西游人物、仕女、娃娃、寿星、关公等。

一般制作的都是单人像,也有双人或多人像的情况。造型姿态各异、表情生动,具有浓郁的民俗情趣。从制作手法上来看,以浮雕居多,也有圆雕的。

清代小银人的材质一般多为质地较软的高银或包银,这样有利凸出精致的造型及纹饰。银饰制作匠人充分运用了高银(足银)或包银的脆性材质来刻画其细部,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制作出来的银饰造型玲珑精巧,纹饰纤细。

在制作手法上,有锤揲、镶、錾、镂等工艺。大多银人的发鬓、衣褶、裙带均做拧丝和提钮状,头戴帽冠或发冠,帽冠多以云雷纹相衬托,以凸显人物身份。

衣饰图案大多为缠枝莲或吉祥字,多为福禄寿。一般有帽冠的人,身体直挺,多呈现站立的姿势或骑兽的姿势;没有帽冠的人,身体稍弯,多做行走姿势。有的银人背部还配以圆光,以凸出其尊贵的形象,起到烘托点缀的作用。

小银人背部的吊环形式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单吊环、双吊环、三吊环和无吊环的,另外还有一些以花枝、祥云相托的样式。

制作的多是成套的,存世的如福禄寿三星、六子同堂、七子八婿、八仙过海、西游记师徒四人等,但大多流失在民间的多是散落的单人像。

由于清代小银人小巧精致,具有吉祥美好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取向,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有的民间收藏者把此类清代小银人作为独立的银饰收藏了起来,但大多数人还是把它挂起来,或戴在身上做为装饰。

笔者收藏有的清代小银人也大多以花丝为“云托”做为“活”用,制作成银簪和发钗佩戴。

把清代小银人成组配以花丝做成发钗及发簪目前还没见过,如果做成发簪或发钗戴在头上,也别有一番独特的饰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