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蝙蝠早晚有区别吗?

谌婉之谌婉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到了清代,由于制作工艺愈加精湛发达,蝙蝠图案也越发讲究。其造型特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身、头、足、翅、尾俱全。蝙蝠的身体有圆形、椭圆形、扇形等。其双翅上多装饰寿字纹、万字纹、卍字纹、祥云纹,尾部上翘并呈多歧如花状。其头部较大,五官明显,四肢爪有力,造型丰满富态,憨态可掬。此类蝙蝠的造型注重整体写实,结构完整而准确,并追求装饰性。另一类为不写实或抽象的蝙蝠图案。其造型多将翅膀夸张变形,身体、四肢弱化或省略,如将蝙蝠的头部和两只前爪合并为圆形或半圆形,加上两个大大的蝙蝠耳朵和两翼造型。此造型寓意“福从天降”。另一造型将蝙蝠图案简化成长圆形或菱形,称为“蝠纹”,只用几个点或几根线条表示蝙蝠的五官、四肢和尾,此造型多用作辅饰纹样。

从清代传世的实物图案分析,蝙蝠图案早、晚期的造型有一定差别。早期蝙蝠图案用蝙蝠倒挂或蝙蝠衔“福”、“寿”字来表示福到、福寿有余。蝙蝠的造型以写实为主,形体丰满,表情达意明显,多与寿桃、万字纹、卍字纹、如意纹、花卉、灵芝等装饰在一起,共同表达人们的心愿。中期的蝙蝠图案造型更加精美典雅,大量装饰在陈设器和服饰纹样上。其造型的象征意味更为突出,常用多只蝙蝠围成圆形来表示“洪福齐天”或“多福”,用五只蝙蝠图案来表示“五福”。晚期蝙蝠图案则变形夸张,趋于图案化和条饰化。其造型呆板单调,缺少生动性,常配合其他吉祥纹样装饰在一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