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黄铜烛台怎么辨别?

帅云洛帅云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铜烛台以清代传世品为多见,有座灯、无座灯两式。座灯多仿古代铜灯具式样,呈豆形,豆盘为灯具,下承豆形灯座,两部分皆镂雕花纹,并铸饰有浮雕。无座灯则为双层镂雕圆柱形,上层为灯具。清代黄铜灯具纹饰多为龙纹、蝠纹、螭纹、寿字纹、几何纹等吉祥图案组成,风格华丽繁缛。

新仿清代黄铜烛台一般采用翻砂铸造法以现代黄铜铸成,表面处理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以酸洗的方法使灯体表面生成一层暗黄色的腐蚀层;二是在灯具表面涂上一层很薄的工业石蜡,趁蜡未干时将灯体在煤灰或黄泥中滚一下,使灯体表面结一层薄土,然后用手持灯体在硬物上蹭,反复多次,直至蜡干,土固,摸上去有粗糙感为止。鉴定时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新仿烛台的花纹与清代烛台相比缺少韵味,图案呆板,不灵活,铜丝相比显得粗一些,且有断丝现象。这是现代仿品的通病。

二、新仿烛台由于制作时的模具和方法的局限,其外形与清代烛台相比,往往显得细直,缺乏古韵。特别是造型复杂的烛台由于铸造时很难脱模,因此,新仿品往往在器底等隐蔽部位留有注浆孔。

三、新仿烛台由于是用现代黄铜制作,所以,其铜质要重于清代烛台,且黄白色的铜质偏亮,用放大镜观察其灯壁的花纹处,可看出新仿烛台的花纹缺乏自然柔和。现代黄铜的成分与清代黄铜有别;成分的变化会影响铜质的老化程度和速度,所以新仿旧烛台表面人为形成的旧色不如真品自然沉稳,用指甲扣划新仿旧烛台的“老色”,扣划处的新黄铜本色不如真品深,且恢复缓慢,有做旧痕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