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鎏金净瓶吗?

高欣遥高欣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净瓶梵文作kumbha 译曰军持或君持,为出家比丘十八物之一,贮水器,用以涤污净水,云其水之自净,如月映水。为僧侣出行携带的水具,瓶口有盖,呈莲蓬式。《唐书·西域·婆罗门》记载:“(有)君持,贮水器也,欲盥手则以器盛水。”佛教吸收使用此器。为我国古代文物研究、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净瓶在长期演变流传过程中,又分为军持与净瓶两种类型。军持一般器形呈扁平状,有单管和双管两类。军持是印度佛教僧侣游化时携带净水之物,故也称作“澡瓶”。净瓶在《金刚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其功用是僧人外出云游时用来装取洁净水以备随时饮用的。

一般净瓶常以莲花作装饰,故而莲花纹样遍及净瓶外壁,有的还把瓶口做成莲花形。净瓶流行于北朝至两宋时期,唐五代以后器形逐渐发生变化,圆润而显丰满。到了五代、北宋时期,净瓶又与世俗的瓷瓶相融合,瓶体又开始变瘦,特别是瓶身的腹径与底径几乎相同,这时期的净瓶在造型上已与世俗的执壶难分彼此。

此瓶属于宋元时期景德镇窑佛教供器中的典型器物。造型为小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平底,肩部一侧置偏短流,相对的一侧由肩部至腹部的四分之三位罝半圆弧形曲柄。造型十分优美稳重,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如乳,含蓄莹润,积釉处更是青翠皎洁,与1959年安徽繁昌阳产村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白釉净瓶比较接近,应是北宋中、晚期的景德镇窑产品。

这件器物虽属佛教僧侣日常用具,却以精美的造型、典雅的釉色,向人们展示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独特的魅力,为人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及青白瓷烧造工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实物资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