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火铳值多少?
火器是中国人在世界火器史上最早发明、制造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射火器的国家。元代在《武备志》中称火器为“火药箭”或“火炮”,《武备志》载:“铳者,山中击兽之用,或发之于十步之外,或发之于五十步之外,皆能致狮虎于死地,是器虽近出于蕃夷,然亦可用。”
元代的火器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火铳制造技术已经相当精确和完善,如元统二年(1334年)铸造的铁火炮,长5尺,重20斤,射程达85步(300米)以上,威力相当大。
明初的火器制作,特别是永乐年间,在火器的种类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元朝,明太祖称帝后的第二年,就曾命人在广西、江西制造火药铁铳等火器。明成祖朱棣在位24年,军事力量极其强大,对元朝的残余势力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征剿。火器的制造、使用也进入了一个新高峰。
明朝的火器从制造技术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造简单的、杀伤力较大的火铳;一类是制造精巧,并和火铳配套同时使用的“火箭”。
在制造火绳枪的同时,明朝对弓箭仍然很重视,明朝的火枪、大炮,在抗击蒙兀儿族侵扰中,都曾发挥过巨大作用。明朝中期,西方人的火绳枪传入中国;明朝后期,西方人又传入铜炮。明朝的火器制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火器成为明朝军队重要的武器装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