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双喜罐怎么鉴定?

耿端阳耿端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胎釉鉴别:双喜罐釉色泛青,釉面肥厚滋润,光滑均润,釉层较厚,釉中夹有细小气泡。清代双喜罐的釉质细润光亮,积釉处有玻璃质感。清代双喜罐胎体比明代胎细而薄,瓷胎质地坚硬,细密坚实,胎色洁白。底足露胎处呈白色或灰白色,瓷胎细腻晶莹。清代康熙、雍正时期的瓷胎,比明代轻巧、细腻,胎壁较薄,施釉光润匀净,手感细腻。到清代中期以后的嘉庆、道光时期,瓷胎渐渐变得粗糙不细腻,胎质变得不坚致,釉色较淡。

从装饰造型技法鉴别:双喜罐的装饰在清代双喜罐造型中占很大的比重,清代双喜罐纹饰构图饱满、繁密,纹饰题材丰富,纹饰新颖,造型多种多样。清代双喜罐常见的纹饰题材有人物、花鸟、龙凤、鱼跃、寿字、团花等。纹饰图案线条简练粗犷,流畅生动,富于韵律感且具有波状感。清代中期以后,纹饰图案中的花卉和团花纹边多由弧线构成,团花纹多呈椭圆或圆形,花卉呈花瓣形,花卉的上下、左右多不对称。清代双喜罐图案的布局疏密有致,层次清晰有序,构图新颖奇特,有满构图和散点式构图两种。其中,团花纹饰满构图者多,花叶多对称。双喜字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字型端庄大方,布局严谨,字笔较粗犷,一般多置于器物的中间或偏上部位。

从款识鉴别:清代双喜罐款识以楷书为主,另有篆书、草书等,字迹清晰笔划有力,字体结构较匀称,字体端庄严谨,字口深峻,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双喜罐的底部书款较为考究,字体清秀规整,多楷书款,如“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篆书款、“雍正年制”四篆书款。嘉庆、道光时期书写草率潦草,字体书写不规范。其中,以隶书字款的双喜罐传世较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